大多數學者認為,史前的不列顛人隻不過是純粹的農夫罷了,他們的智力與學識達不到建造如此龐大神聖建築的水平。建造者是來自地中海一帶的文明人。
從1950年開始,考古學家對英格蘭巨型方石柱進行發掘研究。經過10年的發掘後,證實巨型方石柱曆經1000多年才得以完成,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是浩大的工程。
發掘巨型方石柱後,經過測定,專家們意外地發現:巨型方石柱約在公元前2700年時就已開始建築。被早期學者認為是淳樸農夫的不列顛土著民建造了巨石建築,他們並沒有埃及或希臘的協助,完成了歎為觀止的建築。
另外,考古學家還在巨型石柱附近東北29千米處發現了艾夫貝利一座更為驚人的建築。這裏有全世界最大的圓形石陣。1649年,英國古物學家奧布裏在打獵時無意中發現艾夫貝利,據奧布裏說,艾夫貝利圓形石陣“遠勝於巨型方石柱,猶如宏偉的教堂與普通教堂相比。”
正如前麵所介紹的,出現在考古學家眼中的艾夫貝利、土丘和石柱合成一個無比驚人的結構,從空中俯瞰艾夫貝利石陣,它是呈巨大環形的壕溝,壕溝深6米、寬21.3米,在地形的襯托下,格外分明。
石陣的範圍極大,直徑約有360多米,陣內還殘存有兩個較小的圓形石陣。距圓陣南方1.6千米的地方,赫然出現一座不可思議的相關結構,它是座小的山丘,直徑達150多米、高約40米,人們猜測它是一位酋長的墳墓,但是在其中沒有發現任何骸骨。
在討論艾夫貝利的書中,曆史學家拜爾提出,“死亡和再生是艾夫貝利的主題。新石器時代的人很重視靈魂和表征。他們相信一個故意打破的瓶子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跟未打破時同樣真實。死者仍受到重視,生和死並非對立,而是彼此的映照。”此論一出,震動了所有認真研究古代土石結構的人士。
興建艾夫貝利的時間長達500年,人類經曆了20代的繁衍,人口逐漸增加。慢慢地,艾夫貝利成了宗教和商品交易的重要中心,人民也越來越富裕。居住在巨型方石柱一帶的人極想建立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中心,從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人力興建一個迥然不同的聖地,就可以知道他們那股熱烈的衝動。
巨型方石柱的研究工作也揭開一個非常重要的謎團,可以說明當地那些農夫為什麼那樣熱心去采石砌成這個大的圓形石陣。
早在1740年,斯特克利指出圓形大石陣的結構的軸線剛好和東北方天空中夏至日的日出方位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後來的研究人員也發現石陣的排列與天體的排列有關係,不過那時還沒有係統的理論闡明。美國天文學家霍金斯整理出一套學說,說明巨型方石柱在天文學上的功能。1965年,霍金斯出版了《揭開巨型方石柱謎》一書,霍金斯其中指出,幾乎每一塊石頭所擺的位置,都定出太陽在一年中重要日子升降的照準線,例如夏至和冬至。霍金斯使用計算機得到的結論是,巨型的方石柱算得上是一座史前天文台,有本身的原始計算結構,最外圍的一環內邊有56個神秘的洞一後來被人稱為“奧布裏洞”,用以紀念17世紀發現這些洞的英國人約翰?奧布裏。霍金斯認為,古代天文學家把石製或木製的標記從一個洞移到另外一個洞,就可以追蹤月亮的軌跡,預測月食。
霍金斯的書使考古學家感到煩惱。但漸漸地,有人認同了霍金斯的說法。英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霍伊爾不用計算機,而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也計算出巨型方石柱的確是一座天文台。他甚至同意一個說法,認為奧布裏洞雖然不是一個計算結構,卻是一種月食預測結構,霍伊爾堅持說奧布裏洞代表太陽的軌道,而洞內的標記則代表太陽、月亮和太陽與月亮軌道的某些交點。霍伊爾寫道:“這個圓陣一定是由一位十足的牛頓或愛因斯坦策劃而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