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星空奧秘(2)(2 / 3)

隨著美國宇航局對火星的繼續探索,科學家們相信,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是極為可能的。的確,早在人類開始太空飛行時代以前很久,可能已經發生過這種交叉感染的情況了。

來自火星表麵的隕石落到地球上,同樣有人認為因小行星的撞擊而從地球“飛濺出去的”岩石有時也必定會到達火星。

可以想見,地球上的生命孢子本身就有可能是由火星隕石攜帶過來的一反之也是如此,生命孢子也可能被從地球上帶到火星。阿德萊德大學的保羅?戴維斯教授指出: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火星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利於生存的地方,然而地球上發現的一些細菌物種依然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如果生命在以往遙遠的年代裏曾在火星上牢牢地紮根和發展,目麼當其生存條件逐步惡化的時候,生命也就有可能逐步地適應其更為嚴酷的環境。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也許在人類的腳印踏上火星之前,它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警惕火星生命入侵地球

現在,科學家們可以確定地說,火星曾經曆過水環境。要找到火星是否曾擁有生命體的答案,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說,地球必須做好預防措施,從現在起就假設火星存在生命體,並避免這種未知生命體人侵、汙染地球。科學家還警告說,潛在的致命微生物可能會隨著人類探測火星時取得的樣本被帶到地球上。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登載美國地理勘測學會科學家傑弗裏?卡格爾的文章說:“在決定運送火星樣本到地球,甚至將人類送到火星上之前,我們必須嚴肅考慮,何對我們星球上的生物進行保護。”

在同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還包括“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發回地球的第一份正式數據分析艮告。

在過去的100年裏,人類始終沒有放棄尋找火星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找到長相類似人類的火星生物的想法已經逐漸被拋棄了。但火星上曾存在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存在著兩種危險,一方麵,地球微生物有可能被帶到火星,破壞火星原始環境,甚至影響未來的研究)而另外一方麵對人類的影響更直接,從火星上帶回的微生物可能會對地球產生無法預知的影響。

當年,阿波羅登月之後,也有科學家發出過類似的警告。當時宇航員在返回地球後曾被隔離過一段時間,以檢查他們是否感染了“月球蟲”。檢查結果,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外星生物。不過,采取謹慎的態度是必需的。

木衛二上是否存在生命

1979年3月,當美國發射的“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飛臨木星的衛星之——木衛二上空時,竟發現它的表麵布滿了清晰可辨的冰殼的裂紋,長達上千千米,寬數十千米,深一二百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裂縫輪廓分明,具有明顯的褐色。光譜分析表明,這些褐色的東西很可能是有機聚合物。

1995年12月,美國發射的木星探測器“伽利略”號進人環繞木星運行的軌道。後來,它多次掠過木衛二,向地球傳送了許多有關木衛二的信息。不久前,“伽利略”號發回的最新信息令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欣喜若狂,木衛二=厚的冰層下可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水,這使人們對木衛二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充滿了探尋的渴望。

給這種渴望以有力支持的是一項來自地球本身的發現。原來,在地球的南極圈內,有一些常年冰封的湖泊。當南極的陽光穿透厚厚的冰層照射到冰湖的最下麵時,可以說已經極其微弱了。然而,當人們潛人這終年冰冷的湖底時,卻意外地發現那裏生活著一大片藍綠色的海藻。生命是如此頑強,這不能不讓人讚歎。聯想到木衛二上那些可能存在的有機物,受到的光照並不比南極的冰湖少,所以,生命在那些冰殼的裂縫處繁殖和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然,木衛二上究竟有沒有生命,還有待人們去進一步考察。

天王星

天王星是1781年由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1738—1822年)發現的。當時,他還是英國皇家樂隊的鋼琴師,隻是一名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自己磨製的望遠鏡,但卻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發現行星的功臣。他希望用英王喬治的名字來命名這顆新行星,天文學家不以為然,有不少天文學家建議用發現者赫歇爾的名字命名,他又謙虛地謝絕。最後還是以希臘神話中最早的天神“烏拉諾斯”命名,中國就稱之為天王星。

天王星比較暗,最亮時也隻能達到6等星,眼力好的人勉強可見。它的直徑5.2萬千米,是地球的4倍多,質量則為地球的14.54倍。它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8.7億千米,特別寒冷。天王星也有較厚的大氣層,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其次是氦,還有少量的甲烷。大氣內的平均溫度在左右。其核心是岩石物質,核心的溫度兩三千攝氏度。核心外麵是一層水冰和氨冰。天王星接收太陽輻射很少,也沒有發現其內部有能源,但是它的大氣卻很不平靜,風速可達每秒400米,這比地球上最強的颶風的速度還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