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南京百姓書》”
有人隨手撿起一張。
“遼王趙氏,興起於草莽,奮威於四疆。
開蠻荒,拓南洋,驅虎狼夷狄。
討倭寇,平海患,靖平萬裏海疆。
自有趙氏起,我族之船行遍寰宇,我族之貨遠販異域,我族之人於海外揚眉吐氣,無異國異族敢犯吾疆,敢欺吾人!
至崇禎初年,天下大變,建奴逞凶,蒙韃禍亂,宇內群雄並起,天下無一日安寧。
遼王布武,幸賴將士用命,平韃滅金,自此北疆再無邊患,天下無人不知遼軍之勇,北地邊民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後遼王西出,一統西域,自唐失其地,我漢家再主昆侖!
又西進夷播海,兵壓羅刹國,設安西、北庭以安西疆。
嗚呼!
遼之闊,亙古未有。
遼之勇,無出其右。
此誠萬世未有之功績也!
昔賢者有雲‘民為國之本’,遼王深以為然。
今我遼國治下,人無分貴賤,民不論高低,士農工商一體待之,曰‘四民平等’!
今我遼國治下,無徭役,無雜稅,無丁稅,無賤籍,但使無違犯律令者,無業不可從,無處不可去,曰‘自由之民’!
今我遼國治下,學堂遍布,稚童無有不讀書,其資費皆出國帑,雖貧民之家亦不須為子而愁,曰‘開啟民智’!
今我遼國治下,雖五口之家亦有餘糧,物阜而民豐,出則衣冠楚楚,入則軟榻安眠,曰‘藏富於民’!
嗚呼!
遼王治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自先秦以來,未有仁政如此者也!
明帝感懷,以天下相讓,寄希於天下鹹安,萬民樂業。
禪讓詔書傳遍大江南北,諸州縣無不景從。
然南京諸公,罔顧天子詔書,挾百姓性命以自重,妄圖另立偽帝對抗天軍。
遼王世子提兵南京,不忍金陵百姓為戰火荼毒。
今布告四方,大軍攻城在即,望百姓或走或躲,以免為流矢所傷。
見信廣傳,鹹使聞之!”
轟~百姓炸鍋,遼王如何牛犇略過,隻一個“打”字便叫人驚慌失措。
平頭百姓能幹什麼,跑唄。
什麼花魁,什麼夜景,在身家性命麵前一文不值。
頃刻間,看客四散,留下一地雞毛!
消息傳開,一紙傳單飛入千家萬戶。
人心離散,官府停擺,整個金陵處在崩潰的邊緣。
是夜,有城門偷偷開啟,車馬迤邐,出逃金陵。
“我兒,去得鄉間,需隱姓埋名,小心謹慎!”
徐府門前,魏國公徐弘基再三叮囑大兒徐文爵,“我若安好,再招你回南京,我若不測,你……你就改名換姓,莫讓我徐家斷了香火!”WwWx520xs.com
“爹,咱們一起走!”
徐弘基搖了搖頭。
“誰都可以走,唯獨我徐家不能走,你爹我是國公,名義上執掌南京兵權,出走便是逃敵,反而會連累子孫。
我兒放心,趙氏並非擅殺之輩,我這條老命對他們也還有些用處,隻是這家業能保住幾分……將來再看吧。
速走,莫要耽擱!”
徐文爵無奈,含淚辭別,帶著最後一批家小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人,這一夜,金陵不知走脫了多少勳貴豪門,高官顯貴。
事實上,家眷撤離南京非一日之功,自遼軍來,幾乎夜夜都有車馬出城。
帝國行將就木,正真敢於玉石俱焚的鳳毛麟角,放下身段,苟延殘喘才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大明勳貴,早就失了銳氣,再無其先祖之勇。
同夜,劉招孫終於踏上陸地。
至天明,一師人馬立於安德門前,旌旗獵獵,肅殺之氣衝霄!
。您提供大神河邊鵝卵石的趙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