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之人,都善於克製自己,善於隱藏自己的目的與動機。
韓信對於漢王朝的建立可謂功莫大焉,正如司馬光所說:“漢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韓信之功也。”盡管韓信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蓋世功勞,但劉邦對他並不感恩戴德,而且對他很不放心,最後毫不猶豫地向他舉起了屠刀。
這是為什麼呢?韓信之所以不得善終,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是一個得意忘形的人。
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功勞非常大,戰爭中甚至有自立的念頭。劉邦建立西漢後,韓信總是心懷怨艾,手裏總是放不下昔日的光芒,放不下自己重新占據政治中心舞台的欲望,得意忘形而不能自控,最終被抓住殺掉了。
由此可見,世間很多的失敗,都源於成功時不能抑製驕傲自滿的情緒。我們在取得階段性的成績時,應避免得意忘形。越是膚淺的,越得意忘形、自命不凡;越是深厚的,越誠信篤形、保持低調。
為人處世就要有“寵若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的氣定神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風平浪靜。勝而不得意忘形,敗而不悲觀絕望。得失之間,泰然處之。
對別人的危難應盡力相助,不應袖手旁觀,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馬蹄疾時,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應多想想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和恩惠,讓三分功給別人。
虛心求教
邯鄲學步,也經常用來比喻那些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的人。勤於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利於學生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孤芳自賞,通過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使自己取得進步,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健全的心理品質打下基礎。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我們要學會謙卑自己,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就是能夠拜一切人做師傅。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並且在別人的問題上看到自己,能夠揚長避短。
在我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難免有不如人的地方,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放下架子,謙虛地向別人學習,積極和別人合作,這樣我們可以通過積聚別人的力量來輕鬆地完成個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特別對剛學會為人處世的人來說,更應該學會向別人學習,因為你的經驗和經曆都不多,需要努力觀察別人的做法,向別人吸取寶貴的經驗。現代企業中強調的團隊精神、團體合作,也正是這個道理。一個具有很強凝聚力的團體,是不會輕易被擊垮的,我們必須努力培養積極的團隊精神。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我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正確分析自己身上的優缺點,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後憑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隻有這樣才可算作高明的人。同樣,對別人的認識和了解,也需要認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然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團隊中,為人處世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標準,避免產生矛盾,懂得收斂自己身上的棱角和鋒芒。怎樣才能在為人處世中做到與人和睦相處呢?
首先,欣賞對方的長處。多欣賞、發掘、搜尋對方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朋友之間千萬不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就嫉妒,學習用欣賞代替嫉妒。
其次,要包容對方的短處。《聖經》說“愛是凡事包容”,又說“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恨能挑起爭端。包容就是遮蓋,幫助對方把短處變成長處。
再次,要分擔對方的難處。再有本事的人也會遇到難處。碰到困難要彼此分擔。你想讓別人怎樣待你,你應該首先怎樣待別人。
最後,想想自己能從這些觀察中學到什麼。前世界首富保羅·蓋蒂說:“我寧可用一百個人每人百分之一的努力來獲得成功,也不要用我一個人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獲得成功。”不管你個人有多麼強大,你的成就有多麼輝煌,隻有保持你與他人之間良好的關係,這一切才會有現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