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難以把握機會,因為猶疑、拖延的毛病;我們容易滿足現狀,因為沒有更高的理想;我們不敢麵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我們未能突破,因為不想去突破;我們無法發揮潛能,因為不能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
猶太人至死都在研讀的書籍《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超越別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優越;超越從前的自我,才是真正優越的人。”劉墉也說:“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在生活中,有些人沒有大成就,不在於智力不夠,而在於沒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謬見和人性的弱點。比如一個藝人能夠大紅大紫並非偶然,也許他們的成功路上有一些機會和運氣,但更重要的是心態,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敢於自我超越的勇氣。
看過《汪洋中的一條船》都知道,書中的主角——鄭豐喜就是一位能突破現狀、超越自己、追求更完美人生的人。他沒有因雙腿彎曲不易於行,而成天自怨自艾,反而憑著毅力和信心向自己挑戰。隻有不斷向自己挑戰,認真對待並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許多人不敢超越自我,常常是自卑心理在作怪。鄭豐喜雖然也曾遭到失敗,但以信心作反抗,以毅力當前鋒,終於戰勝了自己,成為一位超越自己的成功者。
劉墉肯定地說:每個生物到這世界上來,都要不斷地超越。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植物要擺脫不幸生長在陰影裏的命運,會想盡辦法,向有光線的地方長。就算長在不錯的環境,還是會想盡辦法,譬如長出絨毛,讓種子能隨風飛到遠方。長出甜美的果實,吸引動物來吃,好把它的種子帶到遠處散布。還有些種子成熟的時候會爆開,啪的一下子,被彈射到遠處。它們這樣做是為什麼?因為要繁衍、要超越,要超越原先生長的環境,要超越空間對它們的約束。
富貴險中求
提升自我,就要有膽有識去超越自我。何謂超越?超越就是吃螃蟹,就是創新。同時創新就意味著冒險,所謂富貴險中求。想人家想不到的,做別人不敢做的,敢為天下先,在於思維的轉換。
李嘉誠統領著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是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這並不是因為他“天生神力”,而是因為他一直在不斷地超越自己。十四歲投身商界,二十二歲正式創業,李嘉誠半個世紀的奮鬥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都稱其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並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嘉誠的成功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並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並和收購其他公司企業分不開,與他個人的經曆也是不無關係的。
這世間許多“非常的成功”是以“非常的手段”達成的,那麼動手之前的戰略和構想,在一起時,就注定了他們的勝利。人就因為不知足,就因為要追求超越,所以會好上加好,精益求精。就因為有內在那股自製的力量,所以能在想吃的時候不吃,想睡的時候不睡,想玩的時候不玩,人不是在跟別人戰鬥,是在跟自己戰鬥。就算沒有外麵的敵人,人也應該在心裏以自己的惰性為敵,不信自己辦不到。
李白為人處世能做到“不凝滯於物”,從而達到與世推移、順從自然的“化境”;對待生死問題也是委順造化,超越有形之生命,追求精神與自然的融合。
道家認為,“道”不僅表征宇宙究竟意義,同時它也統攝了人的生命的全部意義,故其落至現實的人生層麵,既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原則,又是人的生命精神的最高境界,即所謂“道”的超越境界。它的超越性主要包括超越名利、是非和生死觀念,其旨在提高人的心靈境界。
所謂超越名利,就是要人從名利、金錢的誘惑中抽出身來,而不淪為名利的工具而存在。所以,老子主張在功名利祿麵前要“去甚,去奢,去泰”,呼喚人生從聲名、物欲中超拔出來,而過返璞歸真、不摻雜任何人為造作的自然生活。所謂超越是非,就是要人從詐偽巧飾中疏離出來,不淪為知識和技術的工具。故而,人與其去執著是與非的成見,倒不如以“昏昏”、“悶悶”的心態而超然其外。至於超越生死,則反映了道家對世俗人生的終極思考與終極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