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人矯情,偶爾到鄉下去走走感覺什麼都好,連隨處可見的垃圾、糞便都成了所謂的原生態。殊不知,城裏人用的水經過檢測,吃的食品經過檢測,連空氣質量也是經過檢測的。鄉下人沒有這個條件,既沒有檢測設備,也沒有檢測人員,鄉下人靠的是人體自身的識別能力,城裏過期的食品,到了鄉下人嘴中,隻要沒有異味,就可以踏實享用。中國的城鄉差別驚人的大,在城裏人叫囂著打汙、治汙的時候,鄉下人還懵懵懂懂過著自己清淡辛苦的田園生活。不幸的是,農村環境作為城市生態係統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汙染的消納方,今天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時候,農村汙染卻越來越嚴重,各種汙染已經威脅到了數億農村人口的健康。
我是常年行走在農村,耳聞目睹農村人生活的常態得出的結論。按理說,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疾病的發生也應該下降,可我知道的是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比改革前增了四、五倍,業務收入增了幾十倍,農村醫療室幾乎村村都有,從業者很有積極性。根據中國衛生網權威分析,由於我國農村汙染治理體係尚未建立,環境汙染不僅將迅速“小汙”變“大汙”,而且已經“小汙”變“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麵影響。中國農村有近3億人喝不上幹淨的水,其中超過60%是由於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源水質不達標,中國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汙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這對收入水平仍然很低的中國農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作為“原生態”的農村汙染源在哪裏?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年使用量4637萬噸,按播種麵積計算,化肥使用量達40t/km2,遠遠超過國際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定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作物汙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汙染、富營養化汙染,甚至地下水汙染和空氣汙染。我國農藥年使用量為130萬噸,隻有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全國9.3萬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汙染,並直接威脅到人群健康。我國新型農業的發展,使地膜使用量迅速增大,年使用地膜量超過 80 萬噸,地膜平均殘留量為 3.78t/km2。化肥、農藥、地膜汙染已經使我國農村水環境汙染從常規的點源汙染物轉向點源與麵源結合的複合汙染。
由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環境管製嚴重缺失,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汙水幾乎全部直排,而動物排泄物則是處於一種原始的自由揮發自然轉化的狀態,畜牧業由傳統零星養殖向大規模超大規模方向發展,隨著時間的累積,汙染源在不斷漫延,汙染麵也在不斷擴大,給農村水源帶來很大隱患。農村工業對農村環境的汙染同樣不容忽視,盡管我國大部分農村工業不發達甚至沒有工業,但這些年招商引資風潮把一些發達地區轉移下來的項目承接下來,由於農村環境保護監管的力量不足,一些小企業打的又是短平快,因此在這些地方農村在承接項目,承接稅收的同時,也承接了汙染。所有這一切已經觸目驚心了,我們的家園已經不是田園牧歌式的原生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