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消費現象:一池渾水(3)(1 / 3)

無論是物質產品的消費,還是服務產品的消費,它有兩個前提:一是必須有支付能力;二是必須有消費的時間,二者缺一不可。支付能力取決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而消費的時間則必須從製度上予以保證。這就是放長假能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因所在,由此產生了“假日消費”這一獨特的概念。

旭日升冰茶與衝貨

人們經常看到成集裝箱旭日升冰茶從公司運到經銷商手中,然後經銷商又把貨成車成車地拉到其他銷售區域,甚至是從哪來的回哪去。有的人把它叫“衝貨”,旭日集團則把它叫“竄貨”。衝貨,又被稱為竄貨,就是產品越區銷售,是我國現階段營銷渠道衝突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有這樣一個例子:旭日集團曾搞過一個大型促銷活動,每進30件冰茶搭贈一輛價值180元的自行車;每50件搭贈價值300元的人力三輪車;不足30件的則贈購物卡。各地區搭贈的物品不盡相同,但原則是平均每件6元的促銷費。這個政策一出台,立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僅保定某縣經銷商就進貨1萬件,並在極短的時間內把1萬件貨迅速出手,並要再次進貨。這1萬件冰茶該縣消化得了嗎?當然消化不了。那麼貨又到哪去了呢?回答是給衝走了。衝到哪裏去了,沒有人知道。在促銷期過後,旭日升產品因二級批發商手中的貨壓得太多在該周邊地區開始滯銷。原來,經銷商們利用促銷機會,以低於市場價很多的價格把貨出手——當時,冰茶的價格一度跌到了33元1件,而出廠價是41.6元1件。

以上隻是“旭日升”經銷商進行衝貨的簡單一例。沒有了監督和壓力,經銷商們便放開手腳去衝擊其他市場,甚至是賠錢賣貨。經銷商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事實上,他們隻是利用“旭日升”這個品牌來吸引客戶,進而達到賣其他產品的目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旭日升冰茶不賺錢,別的可以大賺一把。

這樣一來,商家笑了,可廠家卻該哭了。衝貨現象打亂了“旭日升”原有的營銷渠道,造成市場之間的秩序紊亂,喪失利潤的主要來源地,如蟻噬大堤一般,在不經意間讓一個有序的市場體係崩於一旦。不促銷經銷商不進貨,可促銷又無異於飲鴆止渴;渴得難受時,明知是鴆也要飲,“旭日升”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其結果自然是丟掉了原有的市場份額,產品積壓嚴重,經營陷入困境也就不足為奇了。

商品流通的本質是從低價區向高價區流動,從滯銷區向暢銷區流動。因此,同種商品,隻要價格存在地區差異,或者隻要同種商品在不同地區的暢銷程度不同,就必然產生地區間的流動。製造商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搶占空白市場,往往要選擇經銷商代理銷售模式。經銷商是按照區域來選擇和建立的,並規定在指定區域銷售產品。

經濟學家筆記

由於銷售任務、年終返利、渠道政策等利益驅使,經銷商沒有按照公司規定,而是將產品以低於其他區域的市場價格,銷往該區域,造成該區域市場產品銷售價格的不平衡,往往會形成衝貨現象。

藥價“無底洞”

中國大約有8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醫院,主要原因就是藥價太貴。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治療糖尿病的鹽酸二甲雙服片廠家批發價為每盒5元,藥店賣每盒9元,漲幅80%,可醫院卻賣到了46.80元,漲幅達900%。農民看不起病,是什麼原因?就是藥品太高!近幾年藥價不斷攀升,使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困難戶增多。從1997年至今藥價已經連續13次降價,公布的最高降幅達60%以上,僅在2001年,國家計委就先後三次為藥價“減肥”,平均降價幅度達到20%,降價總金額約54億元,如此高頻率的降價次數和大幅度的降價額度,在其他商品中也許是絕無僅有的。照理說藥品價格也應該比較合理了。然而近幾個月來在武漢、南昌、北京、天津、成都等地紛紛出現的“平價藥店”,才使老百姓如夢初醒:原來藥價仍然是一個無底黑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