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也叫“創業投資”,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在風險投資最為發達的美國,孕育出最為典型的傑作就是舉世聞名的“矽穀”,這裏的高科技企業無一例外地從風險投資起家,從軟件業的霸主Microsoft到瀏覽器之王Netscape,到因特網新星Yahoo等莫不如此。
風險投資具有與一般投資不同的特點,表現在:
(1)高風險性。風險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剛剛起步或還沒有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企業規模小,沒有固定資產或資金作為抵押或擔保。由於投資目標常常是“種子”技術或是一種構想創意,而它們處於起步設計階段,尚未經過市場檢驗,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高風險性是風險投資的本質特征。
(2)高收益性。風險投資是一種前瞻性投資戰略,預期企業的高成長、高增值是其投資的內在動因。一旦投資成功,將會帶來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資回報。高風險、高收益在風險投資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來。
由於投資目的是追求超額回報,當被投資企業增值後,風險投資人會通過上市、收購兼並或其他股權轉讓方式撤出資本,實現增值。
風險投資從風險企業退出有三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被其他企業兼並收購或股本回購;破產清算。顯然,能使風險企業達到首次公開上市發行是風險投資家的奮鬥目標。破產清算則意味著風險投資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損失。
以何種方式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是風險投資成功與否的標誌。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風險投資家就製定了具體的退出策略。退出決策就是利潤分配決策,以什麼方式和什麼時間退出可以使風險投資收益最大化為最佳退出決策。
(3)低流動性。風險資本在高新技術企業創立初期就投入,當企業發展成熟後,才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將股權變現,獲取回報,繼而進行新一輪的投資運作。因此投資期較長,通常為4~8年。另外,在風險資本最後退出時,若出口不暢,撤資將十分困難,導致風險投資流動性降低。
從本質上來講,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產業在投入資本並進行有效使用過程中的一個支持係統,它加速了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壯大了高新技術產業,催化了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
經濟學家筆記
對於整個國家經濟而言,風險投資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產業機構的調整、改變社會就業結構、擴大個人投資的選擇渠道、加強資本市場的深度等方麵都有重要的意義。
時間就是金錢
《錢神論》有一段關於金錢的經典描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唯折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仆者窮竭而不足。”這段話揭示了一個道理: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即使是古代社會,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在現代社會,金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自然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僅是理性消費,更要注重理性投資。正所謂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對於個人與家庭、企業甚至國家都是十分適用。所謂理財,簡單說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籌集資金、以最低的風險取得最大的收益。
個人理財,最近幾年才剛剛進入大眾的視聽範圍之內。個人理財的逐漸流行主要是因為我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收入也水漲船高地快速增長,個人資產同時大幅度增加。
經濟學告訴我們,收入與儲蓄之間的變動關係受到收入效應的影響。根據恩格爾原理(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食物消費占整個的比例越來越低),居民收入(流量,指的是一段時間內所獲得的經濟報酬。)與財富(存量,指的是累積的總量,如一個家庭所擁有的總的資產。)的增長必將帶來消費行為的改變。一般來說,這種影響就是收入的提高會使得人們在維持基本生活方麵的消費比例降低,而節餘卻會相應增加,這些儲蓄的資金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理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