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這樣的。
陽光灑滿薊城,全城一如既往的熱熱鬧鬧不說,城北實驗初中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新生報名季。可以說每年的八月底是實驗初中最熱鬧的時候了,各科老師或許還不見蹤跡,但是一看那二十多號坐在一樓教室裏負責接待新生和學生家長的報名負責人們,大媽滿頭大汗來不及擦,大叔口幹舌燥顧不上喝水。手忙但不腳亂的一個接一個的問詢招待查詢答複著學生家長們的各種要求各種問題,你就沒由的會有一些緊張,還有興奮。
薊城臨江,周圍百裏無山。春暖夏涼也勉強算得上,就是小城太老,管理模式也落後,衛生條件比不上別的城市。當然,也不是已經落魄的不堪入目的那種,畢竟薊城好歹也是傳說中的魚米之鄉,魚米之鄉嘛,吃喝想必是不愁的。至於被列為全國少有的幾個貧困縣之一,這自然另算。
九月是開學季,其實隻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比如說如果是小學生什麼的,九月一日背著書包去學校當然也可以,小學生嘛,往教室裏一塞,家長和老師聊上兩句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初中就不同了,這個時候先不說學校係統會根據你小學畢業成績來分班,即使分了班,家長們也不願意就這樣孩子往教室一扔就走。人們總是不滿足於自己現有的位置,爬山時這山望那山高,坐車時這邊覺那邊好,所以現在自己的孩子被一個沒有思想感情,還不知道公正不公正的係統隨機分班後,又覺得自己的孩子優秀啊,不應該這樣安排啊,這個班是不是差生班啊。
接著又是囉囉嗦嗦的問哪個哪個老師怎麼樣啊,可不可以把我的孩子放在那個班上啊。喜歡充麵子的還會特財大氣粗的來上一句“多少錢我都給,錢不是問題……”,私下裏莫不是早就打聽清楚了門路。
一句總結,初中不比小學。
對於初中來說,九月開學季之前的八月底就是開學季節了。
朱曼家就在學校旁邊,今年也是朱曼小升初的一年。以前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在城南,朱曼上學需要橫穿這個不大不小的城市從北到南,其中辛苦倒是有些,不過在小孩子心性的朱曼來講,於天未亮時出院門,背著一袋子書一路踢石子兒一路哼著歌,穿過斑駁小巷,趁著路燈還暈黃的亮著走街串巷橫越小城。正是好玩!
那時朱曼最喜歡在天上北極星還沒隱去的時候跑到劉敘家樓下大聲喊他下樓上學,這個時候一般劉敘也已經準備出門了。劉敘他爸總會一邊扶著劉敘的肩一邊對朱曼笑著說“你們兩個一起走也要注意安全啊……”這時候劉敘一般就會加快速度穿鞋跑下樓,他最討厭他老爸嘮叨了。
劉敘是朱曼被媽媽從鄉下外婆家接到薊城上學以來交的最好的朋友了,在朱曼的求學生涯中,兩年換一個地方幾乎成了常理,父母工作在哪裏,朱曼就在哪裏上學,太遠了就把朱曼寄宿在外婆家或者奶奶家。反正就造成了一個結果,那就是別人或許都有那麼一兩個好朋友是小學一年級熬到小學六年級的,朱曼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