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第12章天若有情天亦老(1 / 2)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74頁)“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裏,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1.金銅仙人: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於長安建章宮前造神明台,上鑄一尊金銅仙人,手捧銅盤,承接露水。武帝以露和玉屑飲之求長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金銅仙人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被留在灞城。2.魏明帝:三國時魏國君主、曹操之孫曹睿。3.青龍:魏明帝年號。青龍元年即233年。4.宮官:宦官。5.唐諸王孫:李賀是唐高祖李淵叔父李亮的後代,故自稱“諸王孫”。6.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40公裏的興平市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7.劉郎:指漢武帝劉徹。8.秋風客:言人終有一死。漢武帝曾作《秋風辭》,以秋風之起喟歎人生,此取其義。9.“夜聞”句:林同濟認為,“自是指(漢武)帝之陰靈夜出曉滅,與生前之赫赫對照,加倍悲涼。”10.“畫欄”句:這是寫漢武帝歿後長安宮殿之荒涼景象。土花,即青苔。西漢時,長安有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離宮多依山而建,地勢較高。世事變遷,亭苑苔封,隻有畫欄前的桂樹秋來依舊飄香。11.魏官:即序文中提及的“宮官”。12.牽車指千裏:牽車向千裏之外的洛陽進發。13.東關:銅人由西向東,故出長安東城關。14.酸風:秋冬的悲淒之風。15.眸子:即瞳子,此指眼睛。16.“空將”句:意謂銅人離開漢家宮闕時隻有孤月為伴,她因思念漢武帝而清淚長流猶如鉛水。將,攜。君,漢武帝。鉛水,喻銅人之眼淚。17.客:指銅人。18.鹹陽道:此指東去洛陽之路。19.“天若”句:蒼天如若有情,見到因辭別漢宮而流淚的銅人,同樣會因悲哀而容顏衰老。20.渭城:秦都鹹陽,這裏借指長安。21.波聲小:指渭水流水聲越來越小,暗指銅人離故都愈加遙遠。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昌穀(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又稱“李昌穀”。唐皇族遠支,家道早已敗落。其父名晉肅,因避家諱(“晉”與“進士”的“進”諧音)而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李賀少年即以詩文名動京華,卻抑鬱而不得誌,隻做過奉禮郎一類的小官,年二十七就憤慨而逝。李賀的詩想象獨特,構思奇巧,在充分繼承屈原、李白的浪漫主義優良傳統之外,又獨創了樂府歌行體的寫作風格,有“長吉體”之稱,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後人讚曰:“昌穀詩,上繼杜韓,下開玉溪,雄深俊偉,色有萬變,其規意度,卓然為一大家,非唐之他人所能及。”(吳闓生《李長吉詩集跋》)。有《李長吉詩歌》四卷傳世。這首題為《金銅仙人辭漢歌》是詩人於元和八年(813)因病辭去奉禮郎一職在由京赴洛的途中所作。此時,經曆過安史之亂的唐王朝已不複昔日的強盛。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情況卻是藩鎮叛亂,外夷屢犯,民不聊生。詩人雖有滿腔報國熱情,卻四處碰壁,壯誌難酬,憤鬱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就是一首抒發家國之慟與個人之悲的代表之作。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以其遼闊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為後人樂於引用的千古佳句,被後人譽為“奇絕無對”(司馬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