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走進一家酒店點了些飯菜,吃完後發現忘了帶錢,便對掌櫃的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掌櫃連聲說:“沒關係,下次送來吧。”然後,十分客氣地把他送出了門。這件事情被一個乞丐看到了,他也進飯店點了飯菜,吃完後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誰知店老板臉色一變,揪住他,非要帶他見官。乞丐不服,說:“為什麼剛才那人可以賒賬,我就不行?”店家說:“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齊,喝酒一盅盅地篩,斯斯文文,吃罷掏出手絹擦嘴,是個有德行的人,豈能賴我幾個錢。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齊,狼吞虎咽,吃上癮來,腳踏上條凳,端起酒壺直往嘴裏灌,吃罷用袖子擦嘴,分明是個居無定室、食無定餐的無賴之徒,我豈能饒你!”
一個小小的故事,不禁讓人感慨良深。禮儀舉止,在人們眼中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品格優劣的標準。禮儀舉止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外在體現,不了解你的人往往會通過你表現的禮貌舉止來評判你的人格。雖然說禮儀舉止並不完全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心善良與否,可是現實中大家隻能看到你的舉止,無法透視到你的內心。即使這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你也必須學會接受,並且把培養自己良好的禮儀舉止當作你重要的一課來學習。
禮儀,是隨著人類發展進程步入文明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學習禮儀,就是一種對於曆史文化的繼承。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說禮儀的發展程度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在原始森林中蹦蹦跳跳的猿人們自然談不到什麼禮儀了,而歐洲的貴族們甚至把禮儀當作行為準則如同法律一般遵守履行。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對禮儀的重視由來已久。孔子說過:“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也。”他把禮儀當作一種社會行為的規範,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可見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是通過人類的曆史發展一步步積奠起來的。在成百上千年的曆史中,我們對人類本身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都有了具體的要求,而從這些要求的履行與否中判斷出一個人是優雅的還是粗俗的。這些規則從我們社會交往中的各個方麵逐步滲透到我們的思想中,通過學習實踐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處世方式。但是,作為一個具有現代文明的人,你是否真正做到了禮貌優雅滴水不漏呢?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成為優雅的人的行為準則呢?如果你給了我否定的答案,或者開始猶豫回答不出的時候,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找找你哪裏做得不好。
本書將給你具體場合的具體禮儀指導,不僅可以作為你檢視自身修養舉止的標尺,也可以作為一本實用的工具書,讓你在不知所措的社交場合中找到一盞明燈。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