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後記(1 / 1)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位外國人出席波爾·麥斯塔舉行的晚宴,把洗手的水當作飲用水喝了。麥斯塔見了先是一愣,然後立即學著客人的樣子喝了下去,在場的客人紛紛效仿。

把洗手的水喝下去顯然是一件不符合禮儀的事情,但是,當禮儀與善良不符,甚至衝突的時候,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麥斯塔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

我們用了二十多萬字來講習研究生活工作各個方麵的禮儀,但是,在最後,我們要明確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善良和真誠不論在何等條件下,都是擺在第一位的。

禮儀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禮儀象征著美麗,象征著高貴。可是,尊重他人,與人友善,表裏如一,內外一致才是真正的美麗,才是真正的高貴。

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個人禮儀是一種文明行為標準,其在個人行為方麵的具體規定,無一不帶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尚而誠摯的特點。講究個人禮儀是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這也是一種德,是一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是眾所周知的,個人禮儀如果不以公德和善良為基礎,以個人品格修養、文化素養為基礎,而隻是在形式上下工夫,勢必事與願違。因為它無法從本質上表現出對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動對方,感染對方,增進彼此間的友誼,融洽彼此間的關係。那些故作姿態,附庸風雅而內心不懂禮,不知禮的行為,或人前人後兩副麵孔的假文明、假斯文行徑均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所為,眾人將對此嗤之以鼻。“誠於中則形於外”,隻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風流儒雅的風度,隻有有道德、有修養、有文化、有學識的人才能“知書達禮”,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覺按社會公德行事,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就是等於尊重自己,懂得遵守並維護社會公德,就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文明知禮、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才能真正成為明辨禮與非禮之界限的社會主義文明之人。

除此之外,文章參考了一些禮儀方麵的文章著作,在此表示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