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1 / 3)

善待別人要求我們要有愛人之心、寬容之心、助人之心。善待別人,其實是在給自己創造一個更為寬鬆、自由的生存環境,從而讓成功之路充滿更多的快樂。善待別人是不必求回報的,你善待了別人,你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人。因此,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其實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多些讚美,少些批評

讚美是人們對美好事物進行肯定的一種表達。讚美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每一個人都應學習的一門學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願意聽讚美的話。俗話說:“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這也說明,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人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韓非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要適當地讚美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這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一條重要而實用的法則。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願意聽別人讚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而往往不願意聽別人直說自己的短處和缺點。尤其是人們在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非常期望自己在這些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

比爾·蓋茨曾說:“讚美絕對是一種產出大於投入的人脈投資,它不僅能讓你得到一份好心情、好人緣,甚至能為你帶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我們應該經常、適時、恰當地讚美他人。

1975年的母親節時,比爾·蓋茨正在哈佛大學讀書,他在寄給母親的賀卡上用斜體英文寫著這樣一段話:“我愛您,媽媽!您從來不說我比別的孩子差;您總是在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斷地尋找值得讚許的地方對我進行表揚和鼓勵;我懷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時光。”

的確,孩子的茁壯成長需要陽光,孩子的上進需要動力,父母的讚揚就是一束陽光,父母的激勵就是一股力量。正是由於母親經常性的鼓勵和讚揚,使比爾·蓋茨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動力。他大學未畢業就去創業,並在20年的時間裏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一躍成為世界首富。

我們不得不佩服比爾·蓋茨的能力和魅力,但更值得敬佩的是比爾·蓋茨的母親,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成功誠然有諸多方麵的因素,但母親的鼓勵絕對是不能否認的,比爾·蓋茨本人也肯定了這一因素的巨大作用。時至今日,比爾·蓋茨也經常以自己的讚美和表揚來澆灌子女的心靈,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

比爾·蓋茨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離不開鼓勵和讚美。人人都需要讚美,孩子更需要讚美,這就如同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沒有讚美,孩子在精神上就會有失落感,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讚美的聲音,能使孩子獲得力量和希望。

來看這樣一則小故事:

一位心理學教授的谘詢室來了兩位客人,一位中年婦女,和一個衣衫淩亂、蓬頭垢麵的女孩子。中年婦女告訴教授,女孩是她的女兒,她整天不修邊幅,做事情漫不經心。她想知道自己的女兒為什麼會這樣消極頹廢。

教授聽完這位母親的訴說之後,問她是否可以和她的女兒單獨談幾句。中年婦女同意了。教授發現女孩長得非常清秀美麗,隻是她的不修邊幅掩蓋了她的美。

於是,教授對女孩說:“孩子,你真的是個美麗的女孩,即使你沒有打扮自己,你依然非常美麗。”

“您在開玩笑吧!”女孩說話的時候不再像剛進來時那樣漠不關心,並且眼睛也明亮了許多。

“孩子,你真的非常漂亮。不過,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麗。”教授的話帶著一絲惋惜。

“教授,謝謝您。您知道嗎?在您誇獎我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所有的自卑感都沒有了,我感到自己找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自信。在我來您這裏之前,我的一切都不盡如人意。母親的謾罵,同學的鄙視和諷刺,我感覺到我整天都生活在自卑的感覺之中,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沒有希望,沒有夢想。”

“現在呢?”

“現在我覺得自己找到了自信!我再也沒有自卑感了!”女孩子非常自信地說。

教授發現,眼前這位女孩具有非凡的領悟力,今後一定會有所成就,於是對她說了許多鼓勵的話,並且還給了她一些非常好的建議。

從此以後,這個女孩不再輕視自己,不再虛度光陰。擺脫了自卑感的糾纏,她好像換了一個人,她處處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她發奮學習,挖掘自己的潛力,表現得就像一個成功者。結果她成功了,她成為一名傑出的電影演員。

相信類似的故事有很多。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都不會讚美,隻會批評。他們往往很輕易地就能夠給予別人寒風似的批評意見,而不願意給人一點陽光般溫暖的讚揚。就此,比爾·蓋茨曾經勸誡自己的孩子說:“要讚揚某人,最好用白紙黑字寫下來;若要訓斥某人,則要用電話的方式,不留痕跡。”這就是比爾·蓋茨的智慧。

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再吝嗇你的讚美,大膽地讚美他人吧!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因為讚美而呈現出另一番美好的景象。

智慧箴言

讚美是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它是美德的影子,更是一種氣度,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升華。恰當的讚美如一支火把,照亮了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它不僅有助於激發被讚美者的強大動力,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隔閡和怨恨,從而推動彼此間友誼的健康發展。

豁達一些,不要斤斤計較

豁達是一種心態,是在同人交往的時候不斤斤計較的一種氣度,是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的一份氣量,是在與對手競爭的時候可以對挫折和失敗釋懷的一種精神。豁達的人,不會被生活中種種不如意之事所羈絆,因此才會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豁達的人,眼光往往放得更加長遠,他們可以輕易地逾越眼前的障礙,從而走上通往成功的平坦大道。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其實,豁達不僅僅需要我們去包容別人,更多的時候還需要我們用一份豁達之心去幫助自己。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豁達之心可以讓你暫時忘卻眼前的困難,一覺醒來之後依舊會迎來一個豔陽天;當你人生失意的時候,豁達之心可以讓你拋去憂傷煩惱,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

比爾·蓋茨在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家夥。他做事總是磨磨蹭蹭,上學的時候還經常遲到,在課上不認真聽講而去咬鉛筆頭,睡覺醒來之後從來不疊被子,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讀書,從來不願意與同學交往。麵對這樣一個孩子,從來沒有人會想過他日後能夠成為世界首富並且建立起微軟帝國,成為計算機行業的領路人。

其實這一切的改變,都要得益於比爾·蓋茨的父親豁達的態度和教子有方,一方麵,老蓋茨包容了小時候的比爾·蓋茨的種種壞毛病,因此才沒有扼殺掉他的商業頭腦,這正是老蓋茨豁達的體現;另一方麵,老蓋茨豁達的心態還體現在他努力使自己走出了喪妻悲傷。人生短暫,過度悲傷隻會使自己蹉跎掉更多的時光。所以,老蓋茨才把對妻子的懷念轉化到關懷和愛護更多人的慈善事業上麵。

1994年,陪伴老蓋茨40年的妻子瑪麗因為癌症而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陷入悲痛之中無法自拔的老蓋茨決定把自己剩餘的時間全部投入到妻子最鍾愛的慈善事業之中。老蓋茨正是用自己豁達的心態,超脫了自己無休止的哀傷,從此才從妻子去世的陰影之中走出來。

而老蓋茨的行為也深深地影響著比爾·蓋茨。因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比爾·蓋茨當然不能讓這一偉大的事業從此失去了後來者。1998年退休時,老蓋茨接受兒子和兒媳梅琳達的建議,擔任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聯席主席一職,為孩子們打工,並從事慈善事業至今。

正是老蓋茨用自己的親身行動為小蓋茨樹立起了榜樣的力量,告訴他隻有豁達地去看待一切,才能安心盡享生命中的陽光。“作為父親,我從沒想象過這個住我的、吃我的、用我名字的叛逆小男孩有一天會成為我的老板,”老蓋茨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道,“但這就是現實。”

子承父業,當年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如今已經變成了慈善界的帶頭人。並且他還宣布,在自己死後將會把全部的財產捐助給慈善事業。在比爾·蓋茨的慈善旅程之中,從生他養他的美國本土到橫跨一個大西洋的非洲最貧困的地區,都留下了比爾·蓋茨的足跡。他的豁達和寬容已經完全超脫了國界和膚色的限製。正是因為對更多人的關愛,才成就了商業奇才之後另一個偉大的比爾·蓋茨。

擁有豁達的心態,讓比爾·蓋茨沒有把金錢看成束縛自己的牢籠。其實,豁達是一種自信的態度,如同一根堅強的精神支柱。擁有豁達的心態,不去和他人斤斤計較、不去和自己斤斤計較、不去和生活斤斤計較、更不去和命運斤斤計較的人,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裏麵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爾·蓋茨總是對自己的子女說:“沒有豁達就沒有寬容。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同大多數人一樣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而這也正好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很想讓兒子繼承自己律師事業的老蓋茨包容了兒子的“任性”,冷靜思考之後,他和妻子決定遵從兒子的想法,讓其在大學裏麵自由發展。父親豁達的態度讓比爾·蓋茨很感動。

可是一年後,比爾·蓋茨決定要離開哈佛,放棄自己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同他多次交談之後,比爾·蓋茨的父母再一次包容了自己的兒子。他們從來不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兒子身上,由此才令比爾·蓋茨能夠在計算機行業大展宏圖。

在比爾·蓋茨和其父母的身上,豁達已經不單單隻是一種對他人、對自己的寬容了,它更應該是一種把成功和失敗都看平淡的境界。完全放下過去的榮辱和是非,才能為自己樹立起一個新的起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難過,不要憂傷。在愁苦的日子裏心平氣和,相信吧,幸福的一天終究會來臨。”普希金如是說。這正是豁達心態的最真實寫照。

智慧箴言

豁達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寬容;豁達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品格;豁達是一種灑脫,更是一種胸懷。真正豁達的人,經得起失敗的摧殘,也承受得住誘惑的腐蝕。能屈能伸,知進知退,才能夠淡然處理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使生活中的豪爽之情躍然紙上。

留下美好的,遺忘不愉快的

每一天,我們都在無窮盡地獲取。我們從他人身上學到自己所不具有的品德,從書本上學會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從各種媒體得知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可是,我們是否還應該知道如何去分辨好與壞呢?

學習本身是一件值得嘉獎的事情,可是我們往往隻顧索取,卻沒有學會去洗滌自己的心靈。就像是大浪淘沙一樣,隻有經過選擇之後存留下來的事物,才是我們所真正需要的,那就是美好和快樂。

學著留下美好的,遺忘不愉快的,才能使自己更加快樂,才能夠更好地去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隻有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比爾·蓋茨在思考自己應該怎麼樣學習的時候說:“我把整整兩個星期都用來做‘思考周’,讀那些聰明人給我送來的東西,這樣我就知道那些東西是怎樣結合起來的了。”

人的心情就像是捉摸不定的天空一樣,不可能天天都是晴天。所以,我們需要學會遺忘,遺忘不愉快的事情,遺忘曾經的痛苦,遺忘生活中的陰雨天。隻有遺忘之後,才能夠盡情享受更多的美好與快樂。多接觸一些有意義的或者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任何事,才能在心底不斷增加快樂的印記。當快樂的事情慢慢增多的時候,不愉快的記憶也就會慢慢地被衝淡掉了。

“比爾總是在不停地學習,他很關注如下問題:全球生態平衡、經濟發展、教育、健康。他總是好奇並樂觀,這意味著他不僅要了解當下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同時他還要盡己所能去幫助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比如他的慈善事業。”老蓋茨說道。這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話,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快樂的源泉。

很顯然,比爾·蓋茨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他從學習中體會快樂,從幫助別人中體會幸福,從商業活動中體會成功。留在蓋茨生活中的等待著他去完成的事情也許有許多,但正因為這些都是他親自選擇的結果,所以在去完成的時候才會永遠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不愉快的事早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在時間的盡頭。

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是裝滿水的玻璃瓶,隻有把自己痛苦的事情說出來,把瓶中已有的水倒出來,釋放自己的苦惱,才能重新獲得快樂。這是比爾·蓋茨的成功之談,也勢必是他教育子女時遵循的原則。

留下美好的,遺忘不愉快的,我們的生活才會天天充滿和煦的陽光。

智慧箴言

我們的不快樂並不是因為在生活之中有太多的磨難,而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已經沒有可以存放快樂的空間了。學會遺忘不愉快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憶痛苦的回憶。把精力放在對快樂的追求之上,才是健康生活的真諦。

從幫助和給予中尋找快樂

懂得給予的人,往往有著偉大的慈悲之心;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是最受尊敬的人。因此,隻要我們善於幫助他人,懂得給予和奉獻,就必定會贏得他人的真誠相待。當朋友多起來的時候,才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不快樂也就隨之遠去了。

快樂來自於給予而不是接受,通過你的努力使你周圍的人變得快樂起來,這給你自己帶來的快樂感會倍增。因為,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證明了你存在的意義。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慷慨地伸出幫助的雙手。隻有在幫助他人和無私給予之中,才能夠領略到生活的真諦。

顧客就是上帝,這樣一句話同樣適用於IT行業的領軍者——微軟公司。在比爾·蓋茨的帶領下,這一理念從微軟公司的最高層一直貫徹到了最基層的每一個員工。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張亞勤說:“在IT領域我們有很多的競爭者,對於我們來說,怎樣才能夠在未來保持一個很強的競爭位置,最重要的就是給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最大的價值。”

對於比爾·蓋茨和微軟來說,用戶就是自己需要無私幫助和給予的對象。隻有當微軟公司用自己產品的優良品質幫助用戶順利解決生活和工作之中遇到的難題之後,才能夠在眾多的相同品牌之中獲得數目龐大的忠實用戶群,這反過來就等於是幫助公司提升了業績。因此,在比爾·蓋茨的成功哲學之中,真心實意地去幫助別人才是最快樂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