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因為自己身上髒兮兮的衣服而不願意出現在女生麵前。每一次他都用草帽遮住自己的臉,以免被人認出自己來,從而會譏笑他的貧窮。
當母親知道他這麼做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之後,顯得很生氣。她把草帽從男孩的頭上拿下來,說:“你沒有去偷、去搶,是用自己的雙手在勞動,這是堂堂正正的事情,沒有什麼可丟人的!”
母親說的話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要自己用心努力,就不會被人瞧不起。
於是,他更加發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後來,他擔任了韓國總統,他的名字叫李明博。
隻要努力,就不會被人瞧不起;隻要別人努力,我們就不應該瞧不起他。每一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夢想奮鬥,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去瞧不起任何一個有夢想的人。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我們的人生可能因為自己的一次不輕視的態度而改變。當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夠明白彼此之間其實並無多少差異。攜手共進其實才是最快到達成功的方式。
智慧箴言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過於鶴立雞群、清高孤傲,這樣做的後果隻會被世人孤立,從而無人與你交朋友,讓你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不要瞧不起任何一個人,這是我們為人處事的基本態度。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要看不起別人,否則別人也會看不起你。也不要看不起自己,隻要努力去做,最終總會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之處,我們自身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們卻應該從他人的身上發現優點和長處,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可以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往往看不見自己的不足,隻有在產生對比的時候,才能清晰地分辨出我們自身哪些方麵是應該改進的。
善於從他人身上發現優點和長處,是對他人寬厚、友善的標誌。一個人若是隻著眼於尋找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就容易和對方發生口角。林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有這樣一句古老而真實的格言:‘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捕到更多的蒼蠅。’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別人同意你的想法和原則,就要首先使他相信你對他是忠實的。用一滴蜜贏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了。”
給自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別人的優點,這是善待他人的起始。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之中,先從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入手,最有利於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這是寬容的表現,同時也是自我學習的好機會。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評價一個人不能隻看缺點,更重要的還要看他的優點。要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你的優點才會越來越多。生活是一門學問。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活得並不快樂,原因不在於他自己有缺點,而是因為別人有缺點。當你環顧四周,是希望看到所有的人都缺點滿身呢,還是希望看到所有的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優點呢?
一個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說明他本人是一個很能理解別人的人。如果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而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起來。能發現能看清每個人的優缺點,可以更完善自己。
一名大學教授曾經在課堂上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拿起一張白紙,然後在白紙的正中心畫了一個小黑點。教授把白紙拿起來,問:“同學們,你們在這張紙上看到了什麼?”
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所有人回答說:“一個黑點!”
教授搖了搖頭,繼續問道:“還看到了什麼?”
這一次,所有人都睜大眼睛仔細地看著,想要從白紙上找到些瑕疵。一陣徒勞無功的努力之後,大家隻得無望地看著教授,希望他能夠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
教授用手指著黑點以外的地方說:“同學們,為什麼這麼大一張紙,你們卻隻能看到上麵的一個小黑點而看不到大麵積的白呢?”
教授的話讓學生們頓悟,原來自己一直顧著去尋找白紙上的瑕疵,卻忘記了呈現在眼前的更多是這張紙還沒有被汙染的部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總是刻意去尋找他人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往往就會失去更美好的事物。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敢於承認別人比自己強,勇於承認自己還有很多不如別人的地方,這樣才能縮小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並最終讓自己逐漸強大起來。
智慧箴言
一個人如果隻能夠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盲目的自我優越的心理,這才是真正危險的事情。如果總是一味地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做對比,同樣是不可取的。優點和缺點之間本身並沒有可比性,真正的做法是從別人身上吸收優秀的地方,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每一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因為,最終讓我們得到勝利的不是對方的失誤,而是我們的努力。
主動伸出手去幫助別人
主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美德。在生活中,這樣的人往往會更受歡迎。當你不斷地主動幫助別人,別人就開始依賴你,並把你當成是知己和好朋友。
然而,當下的一個現狀是,家家戶戶幾乎都隻有一個孩子,因此,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其實,適當地讓孩子吃一點苦,學著主動伸手去幫助別人,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為他們的人生做的考慮。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因此,學著主動去幫助別人,其實從另一個層麵上來說也是自我提升的一個過程。每個人的人生經曆都有限,單純地靠自己的人生曆程去解決所有的問題並不現實。而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之中,一方麵,使自己的朋友得以脫離困難,可以強化了朋友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麵,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自己尚未掌握的事情以及經驗,可以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
被稱為“IT英雄”的比爾·蓋茨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稱號——“黑暗王子”,同時行內人士還稱其是“軟件行業裏的撒旦”。更有把比爾·蓋茨放在敵對位置的人稱他是“帶你過河,然後吃掉你的狐狸”。原來,在這些綽號之後還另有隱情。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比爾·蓋茨成功地擊垮了眾多的競爭對手,從而成為計算機行業的領頭羊。然而,人們在佩服他超出常人的智慧的同時,對他的一些行為也充滿了非議。在比爾·蓋茨和好友聯合起來成立了微軟公司之後,憑借著在商業上的非凡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微軟人才在技術上的優勢,微軟公司迅速崛起,而比爾·蓋茨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他卻拒絕透露WINDOWS係統操作的源代碼,這就讓計算機操作係統這一塊大蛋糕隻能由微軟一個人來吃了。因此,微軟也背上了壟斷訴訟的麻煩。
巴菲特這樣評價蓋茨:“如果他賣的不是軟件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為世界漢堡大王。”一句話,就把微軟和比爾·蓋茨壟斷經營的策略暗諷了出來。在微軟最為輝煌的時候,比爾·蓋茨卻拒絕向實力不如自己的小公司提供相關方麵的幫助。因此,在贏得了巨額財富的同時,他也喪失掉了自己的口碑。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具有美德的人當然值得我們尊重。況且,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因此還有什麼理由不去伸出自己的援手呢?當你的幫助能夠成為別人的快樂之時,你往往也能夠收獲一份幸福的感覺。
在比爾·蓋茨告訴媒體自己要隱退的時候,馬上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人們紛紛提出的問題是,這樣一位世界富豪在退休之後會去做什麼。
幾乎所有的美國媒體都認為,隨著比爾·蓋茨從微軟退位,比爾·蓋茨的時代也將會結束。然而,當比爾·蓋茨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之中的時候,人們才明白,對於慈善界來說,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鑒於自己在經營微軟公司的時候沒有能夠過多地去伸手幫助別人,比爾·蓋茨表示很遺憾。因此在退休之後,他決定用做慈善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當初的遺憾。他曾經許諾,將會把自己大部分的資產都捐給基金會,用於資助貧困國家的衛生和教育事業。而他自己的三個孩子,卻隻能夠從他500億美元的資產之中得到幾百萬美元。
比爾·蓋茨用自己的切身行為給所有的人上了一堂優秀的教育課。主動伸出手去幫助別人,是一個人道德高尚的表現。即便我們沒有如同比爾·蓋茨一樣的起點,但是幫助自己身邊的朋友也是在履行一種責任。
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幫助別人是體現自我價值的一種直觀的表現方法。當我們在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之後,便可以用自我的能力更多地去回報社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具有價值。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幫助自己的朋友是職責,幫助陌生人是品德。因此,主動伸出手去幫助別人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一種高尚品德和社會責任。隻有把這一善良的觀念根植在自己的腦海之中,才能夠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智慧箴言
主動去幫助別人是有愛心的體現。愛能改變一個人,愛更能創造奇跡。或許你的一次伸手就可以幫助對方改變人生的境遇。當你有能力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伸出自己的幫助之手,因為你的一次幫忙可能對你自己來說無足輕重,但是卻可以在受到你幫助的人心中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換做你成了需要幫助的角色,不是一樣希望看到有人主動伸出援手嗎?
原諒別人的過失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因為一時的粗心大意而犯一些錯誤。倘若我們始終抓著這一點不放手,一味執著於別人的錯誤所在,就顯得我們自己有點過於苛求了。學著原諒對方的過失,是緩和彼此之間矛盾的最好方法。
當然,他人的過錯可能會對你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但是,在發脾氣之前先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發脾氣之後事情是否就會有好轉。既然發脾氣絲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那麼隻有原諒別人的過失,然後再從長計議,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可以允許自己在原諒別人之前,先發泄一下心中的怨氣,然後再開始給他講明道理。
不管遇到什麼事,先不要急著發脾氣。人在衝動的時候總是容易做錯事。如此一來不是雪上加霜嗎?勤給自己打上這樣一劑預防針,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便會在潛意識裏麵提醒自己。畢竟,別人也不是故意要把事情做錯。麵對無心之過,當我們能夠以寬宏大量的氣度原諒對方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因此贏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
2004年,英國外交部宣布比爾·蓋茨將被英女皇授予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以表彰其在英國的企業發展、就業、教育和誌願事業等方麵作出的傑出貢獻。人們以這樣的句子來評價比爾·蓋茨:“你可以愛他、討厭他甚至恨他,但你永遠都無法忽視他——這就是比爾·蓋茨的魅力。”
在比爾·蓋茨的職業生涯之中有過無數的成功,當然也有過無數的失敗。但是,當他退休之後,人們已經完全不在乎他曾經的成功和失敗了。因為他的努力,使得人們的生活往前跨出了一大步。盡管他曾經因為違反了商業法規而進行壟斷經營,但是人們原諒他的過失,甚至當初他的競爭對手也原諒了他曾經犯下的錯誤。一方麵,這體現著美國人民對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所呈現出的偉大的寬容心,另一方麵也正是因為比爾·蓋茨知錯就改的良好態度讓他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在比爾·蓋茨辭職的那一天,他給微軟所有的員工都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裏麵寫道:“在過去31年裏,我的身心一直投入在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中。我和世界上最頂尖、最熱情的同仁們一起創造了這個公司,讓全世界無數人擁有了強大的力量。我們僅僅處於軟件時代的開端,我很期待看到微軟的影響究竟能有多大……在今後的兩年中,我還將和你們並肩戰鬥,實現這些夢想。”
可見,比爾·蓋茨對他的員工的感激之深。正是因為大家的努力,才讓他在犯過錯誤之後重新贏得了公眾的信任。也正是公眾在原諒了比爾·蓋茨的錯誤之後,繼續給予他足夠的支持,才成就了這樣一位世界偉人。
所以,原諒別人的過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別人信任的表現。因為信任,所以不會因為某一次的過失而徹底對他喪失信心;因為信任,所以還是依舊願意把這件事情交給他去處理;因為信任,所以當然希望看到他能夠繼續把這件事情做好。
《孟子》中提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我國曆史上非常出名的負荊請罪的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寬容大度地原諒別人的過失。
當年,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的事情而被趙國的國王封為了上卿,官位已經在廉頗的上麵了。本來是論功行賞的問題,廉頗卻不願意了。他曾經數次揚言要當麵羞辱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藺相如總是主動回避廉頗,不與他發生正麵的衝突。藺相如的門客十分不理解為什麼他要這樣忍讓著廉頗,藺相如語重心長地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麵,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麵啊!”
廉頗聽到了藺相如這一番話之後,恍然明白,原來不是藺相如怕自己,而是他以國家為重才不和自己計較。而且,從藺相如的話中分明可以聽出他敬重自己的味道。廉頗為自己的言語感到慚愧,他明白其實是自己錯怪了藺相如。後來,就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當廉頗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的時候,藺相如早已經原諒了他,兩個人自此成了生死之交。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這是不能避免的。此時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去考慮如何才能讓損失最小化。相互推卸責任隻能使事態越來越嚴重原諒對方的過失可以讓大家都保持一份理性去麵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事後再來尋找各自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原諒對方的過失,是避免在同一件事情犯第二次錯誤最有效的方式。
智慧箴言
古語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句話講的是,要像責怪別人一樣責怪自己,要像寬恕自己一樣寬恕別人。因此,在責怪別人之前,應該多想想一旦自己變成了他會希望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才會明白原諒別人的重要性。畢竟,如何讓事情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才是大家共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