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汽車城底特律的史蒂夫·鮑默爾是比爾·蓋茨的好朋友。這位被稱之為“微軟壞小子”的人物,是比爾·蓋茨在哈佛的校友,兩個人因為打牌而相識,後來又因為工作的關係而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史蒂夫在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位之後,又考上了斯坦福商學院。1978年,史蒂夫因為工作的關係而見到了此時已經成為了微軟總裁的比爾·蓋茨。比爾·蓋茨知道自己他的能力所在,所以力邀史蒂夫來微軟為自己工作。可是,史蒂夫卻拒絕了比爾·蓋茨的邀請。
第二年,史蒂夫已經前前後後換了幾個工作了。這一次在西雅圖,兩個人又見麵了。比爾·蓋茨明確地對史蒂夫說:“你來微軟公司吧,我們需要一個經理。”史蒂夫沒有當場拒絕,他以自己還需要考慮為由而把話題帶過了。
其實,並不是史蒂夫不需要這份工作。人們猜測,他可能是擔心自己在微軟公司受不到重用,所以才會把這件事情一拖再拖。直到1980年初,比爾·蓋茨專程把史蒂夫請到了微軟公司的總部,並且答應了給他經理的職位,他才最終入駐微軟公司。為此事,比爾·蓋茨還專門請了自己的父母來幫忙勸說史蒂夫,並且給了他半年的期限去處理自己的事務。
甚至到後來,比爾·蓋茨把自己首席執行官的位置讓給了史蒂夫,而自己隻擔當了首席設計師的職位。因為他看到了史蒂夫身上具備的商業頭腦和管理才能,這恰恰正是他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對待史蒂夫這件事情上,比爾·蓋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寬以待人,不去計較一絲一毫的小利,而是用自己的誠心和微軟公司的實力作為談判的砝碼,才最終贏得了史蒂夫的心。
“擁有一個你完全信任的人,一個可以委任重任的人,一個為你分憂解難的人,一個具備多種本領而且肯來幫助你的人,這是十分重要的。”這句話正是比爾·蓋茨寬以待人的真實寫照。
在對待自身的問題上,比爾·蓋茨從來沒有鬆懈過。嚴於律己是通往成功的一個基本法則。隻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讓自己不被各種誘惑所吸引,才能夠克服懶惰和貪婪等壞習慣,使自己達到更上一層樓的高度。
青年蓋茨在1970年代早期,寫了一封著名的《致愛好者的公開信》,震驚了計算機界。蓋茨宣稱計算機軟件將會有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計算機愛好者們不應該在不獲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意複製電腦程序。當時的計算機界人士受到黑客文化影響,認為創意與知識應該被共享。蓋茨隨後離開校園,一手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公司,並逐漸將軟件產業化。
盡管蓋茨有著常人難以達到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但是卻能做到潔身自好,從而為保護計算機產業的技術和創意提供了範例。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是我們在成長之中必須要學會的交際法則和自我約束能力。“嚴於律己”是一種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寬以待人”是一種謙遜有禮的風貌,是一種胸懷寬廣的品質。隻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真正體現出一個人完美的精神風貌。
智慧箴言
寬以待人要求我們做事問心無愧、坦坦蕩蕩,在先人後己的同時,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寬容地對待他人;嚴於律己要求我們對待自身要嚴格認真、一絲不苟,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求做到最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才算是一個終結。隻有把寬以待人和嚴於律己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夠成就一份令人矚目的輝煌事業。
好習慣需自我培養
好習慣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奧格·曼狄諾說:“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別,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因此,養成一些好習慣是每一個人自小就應該懂得的道理。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恰恰在於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而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養成良好習慣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形成好的習慣。
比爾·蓋茨自己曾說,他的長女一向不沉迷於互聯網或電腦之中,直到她進入一所著重以電腦為教學媒介的學校後,學習習慣才開始改變。在比爾·蓋茨看來,不通過網絡去學習,而是單純地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其效率就會十分低下,尤其是在進入以電腦為教學媒介的學校之後,不喜歡互聯網和電腦的女兒在學習上似乎顯得更加吃力。那麼,他在教導自己的女兒的時候,又是如何讓她利用電腦這種新的媒介形式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呢?
因為孩子們自身缺乏足夠的自製力,比爾·蓋茨的兒子也不例外。他同所有的孩子們一樣,整天沉浸在網絡所造成的虛擬世界之中。盡管兒子和女兒對電腦的反應完全不同,但是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兩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采取了相同的管製策略。蓋茨說,他和妻子梅林達規定孩子每天使用電腦玩遊戲的總時間隻能達45分鍾,周末則是一個小時,不過,利用電腦做功課的時間不在此限。
這樣一來,對於愛好電腦的兒子來說,便限製了他過分沉迷在網絡之中;而對於不怎麼喜歡電腦的女兒來說,也保證了她用電腦去正常學習的時間。剛開始的時候,比爾·蓋茨和妻子兩個人還對孩子們多加管製,後來他們決定由孩子們自己去掌控時間,因為想要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必須是自己主動地去培養才行,家長的過分管製隻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從而可能會引發孩子們的抵製情緒。
其實,在這一計劃實施的過程之中,比爾·蓋茨和妻子越來越像是一個監督者而不是執行者。隻要孩子們能夠自己把握住“度”的問題,比爾·蓋茨就不會再多加限製。他解釋道:“在孩子成長至某個年齡之前,家長們應該知道孩子在互聯網上看到些什麼內容,以便能同孩子討論。”但是,這並不等同於說家長必須強製孩子們上哪些網站看哪些內容,孩子們需要有自主性,家長隻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鑒於此,比爾·蓋茨曾經半開玩笑地說:“我兒子問過我:‘我是否一輩子都要受這樣的限製?’我告訴他:‘不,當你搬出去後,便能自設規矩了。’”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最喜歡看的書不是童話故事,也不是各種漫畫,而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裏麵捧著這本足足有他體重的三分之一的大書,從頭到尾、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著。大人們都搞不明白他到底能不能看懂這麼深奧的書,然而比爾·蓋茨長久的堅持讓自己養成了愛好看書的好習慣。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這就充分說明了養成好習慣的重要。
但是,想要養成一些好習慣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隻有長時間地堅持某一種習性,才能最終形成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外人隻能起到監督的作用,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卻是自己本身。好習慣來源於自我培養。隻有意識到了養成該好習慣的重要性,它才會像是轉動的輪子一樣,一點點地讓自己向好習慣的方向靠攏。
智慧箴言
好習慣就像一雙翅膀,能讓我們的夢想馳騁天宇;好習慣又如陽光,能讓成功的幼苗迅速成長。好習慣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好方法,同時還等同於高效率。好習慣更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人生財富。從現在做起,在自我意誌力的堅持下,讓自己養成一些好習慣。而培養良好習慣需要有持久的針對性訓練,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每一天把自己訂下的計劃——去完成,終有一天,良好的習慣就會成為伴隨我們終身的法寶。
不要輕言放棄
成功需要時間去曆練,所以當我們暫時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時,不要輕言放棄。如果我們現在選擇了放棄,不但放棄了最終成功的可能性,而且連自己長期以來的努力都放棄了,這就等於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在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會充滿艱辛。我們可以選擇逆流而上,也可以選擇知難而退。每一種選擇都有足夠的理由去支持,但是如能夠勇敢地去麵對困難和挑戰,不輕言放棄,那麼最後即便我們沒有成功,也會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筆豐富的精神遺產。最起碼我們奮鬥過了,不會後悔。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說:“你決不能放棄。你必須記住,得到任何東西,你都要冒巨大的風險;隻有經過失敗,你才能得到某些東西。任何人的功成名就,都是來自於失敗、失望、堅持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因為隻有經曆過失敗,我們才會更加明白成功的意義。就像是經曆過風雨,才會感知到彩虹的美麗;就像是經曆過苦難,才會明白幸福的滋味;就像是經曆過挫折,才會感知到勝利的喜悅。麵對成功路上的磨難,永遠不要說放棄。等我們千辛萬苦地戰勝這些苦難的時候,你才是最後站在最高處接受眾人喝彩的角色。
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我們曾經堅持,才能成就自己的夢想所在。
比爾·蓋茨在向孩子們談到自己的經曆時,也總是避免不了被問到他從哈佛退學的事情。比爾·蓋茨常常這樣說:“對我來說,哈佛的求學經曆是一段非凡的經曆。校園生活很有趣,我常去旁聽我沒選修的課。”
有一次,比爾·蓋茨被邀請回哈佛演講,在演講過程之中,他主動提起了自己在哈佛的一段經曆。他說那是他在哈佛大學最難忘的回憶之一。在1975年1月份,比爾·蓋茨在宿舍裏給一家公司打了一個電話。當時,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製造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了,比爾·蓋茨打電話過去的目的是要出售自己研發出來的軟件。
打電話之前比爾·蓋茨很擔心對方會因為自己是一個學生而掛斷電話,但經過百般思考,比爾·蓋茨最終還是不願意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拿起電話快速地撥通了對方的號碼。誰知,比爾·蓋茨擔心的結果並沒有出現,接電話的人說:“我們還沒準備好,一個月後你再來找我們吧。”
這對比爾·蓋茨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當時他隻是想要打電話過去問一問情況,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真的得到這樣一個機會,甚至在當時他的軟件還沒有編寫出來呢。從這一天開始,比爾·蓋茨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開始不斷地努力。他夜以繼日地在這個項目上工作著,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學業。盡管最後從哈佛退學了,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創業的路上,比爾·蓋茨也曾遇到過十分頭疼的問題,但是一想起自己曾經為了夢想而主動去打電話,並且經過多少個日夜的努力才完成自己編寫的軟件,他就會重新充滿信心。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直到他退休的時候,他也堅信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實現夢想的機會。
有夢想才會有期望,有期望才會有拚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夢想,勇敢地走下去,你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達成功的彼岸。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夢想,最後能不能實現,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
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二十歲以前,還是一個整天看上去無憂無慮並且才華橫溢的小夥子。然而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醫生告訴他一個壞消息——他得了肌肉萎縮症,隻有兩年的時間了。
這樣的消息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就等於絕望,但是霍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夢想沒有完成,他不能夠就這樣離開人世間。一天天癱瘓的霍金為了自己的夢想,開始和病魔作鬥爭。他從來沒有向命運低下過頭,後來,他以頑強的意誌力和對夢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最終取得了成功。
雖然現在霍金隻有兩個手指可以活動,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大腦的思考。霍金成了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並且還使自己的生命多延續了幾十年。
有人問微軟公司中國區的總經理唐駿:“怎樣才能像你一樣用7年的時間從工程師做到總裁?”唐駿回答:“比別人更堅持,成功的機會就多10倍。”是的,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擁有成功的機會,若是選擇了放棄,我們的夢想也就會隨之而消失了。
智慧箴言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在勝利前卻步,往往隻會擁抱失敗;如果在困難時堅持,常常會獲得新的成功。”是的,成功在於堅持。選擇了一條路,就不要再回頭張望,堅持地走下去,就會取得成功。否則的話,必將一事無成。
禮貌是人生的第一張名片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我以為我自己最大的優點是能夠鼓起人家的熱忱。要叫人家能夠盡心竭力,最好的辦法是賞識他、讚美他,上司的指責是最容易消滅下署的信心的。我還沒看見一個人在被吹毛求疵時能比在被讚賞時把事情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