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煜剛剛經曆完畢戰鬥,返回鞍山準備休息,就在這個時候看到侍衛神色匆忙的來找自己,心中不僅暗香,難道又出什麼亂子了?他沒有進廂房,站在門口等著守衛走了過來。侍衛喘著氣息,顯然是剛才奔跑所致。
“韓大人,複州來信了!”侍衛在平定下來之後,對韓煜說道,一邊說著,還從身上取出了一份信箋,雙手遞給了韓煜。
韓煜微微的怔了怔,自己離開北海鎮和複州都有很久的時間,要不是這份突然而來的信箋,恐怕自己還真是忘記是自己是北海總兵了。他連忙接過了信箋,但是並不急著摘開信封,先一步問道;“送信的人呢?這信是什麼時候送達的,複州有什麼特別交代的嗎?”
侍衛搖了搖頭,回答的說道:“韓大人,信是昨天送到的,昨天您不在,送信的人就沒有多留,在今天早上的時候返回複州去了。”
“那送信的人是誰?他有沒有留下什麼口信。”韓煜還是覺得奇怪,自己這麼久沒有與複州聯係了,不管怎麼說複州那邊應該會對自己交代一些什麼了。
侍衛依然不明所以,他回答道:“韓大人,這個小的就不知道的,送信的人隻是說複州和北海鎮的近況都在信文裏有介紹,而且還說什麼孟宏遠副總兵大人即日會趕來相助什麼的。因為當時我們正在檢查城內的城防設施,所以沒有記清楚送信人究竟在說什麼,但是送信人千叮萬囑,說過信文裏麵什麼都有解釋的。”
聽到侍衛這樣的說,韓煜心頭不禁亮了起來,難道孟宏遠他們要增兵過來了?不過現在北海鎮的地域多增加一個複州,防守麵積就很嚴重了,而且北海鎮的兵力也不多,孟宏遠能帶領多少兵前來了?
“好了,你先退下吧。”韓煜既然看到侍衛也沒什麼知道的,反正信文裏麵都有寫,索性就回到廂房裏慢慢研究一下信文就好了。
韓煜回到房間裏,在書桌前坐了下來,然後打開了信封取出了信箋。他花了一點時間將信文裏的內容讀了一遍,臉色隨著信中的內容而變得越來越興奮起來。這封信文是孟宏遠親筆寫的,主要是告訴韓煜現在北海鎮和複州的發展情況,就現在看來,北海鎮和複州的發展已經是有所卓見了。
孟宏遠的信文大致提到了民生、軍隊、火器和商貿四個方麵的情況。民生是發展最快的,不禁因為韓煜一麵在前線打仗,一麵奉勸前線的老百姓都向南撤到複州去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韓煜在前線拖住了建奴侵略的步伐,幾乎讓建奴根本就無暇來犯複州,所以複州和北海鎮都得意在安穩的環境當中快速發展。
在信文之中,韓煜看到孟宏遠還列出了一個戶籍數字。在複州拿下之前,北海鎮的老百姓按照人頭來算,一共是兩萬八千人,而在拿下複州之後的這兩個月時間裏,韓煜在前線鼓勵老百姓遷移到複州和被害者來,這些人數一共是一萬一千人,現在北海鎮的老百姓就是三萬九千人,當然這個數字是沒有算上年不滿十歲的小孩子,如果算上小孩,基本上已經達到四萬人了。
四萬老百姓的數字或許在二十一世紀不算什麼大數字,甚至連一個小村子都湊不齊。但是放在明朝,尤其是戰鬥區域的遼東,這種人口也算是可以抵得上幾座大型軍衛城鎮了。
孟宏遠還說,這些老百姓都獲得了土地。並且,他還推行了官屯,就是讓老百姓在官家的土地上租用種地,官家提供農具、種子和住所,但是交納的稅負相對要比私人的土地要高得多。這種官屯,就是為了解決大批新加入北海鎮的流民,因為沒有土地、沒有農具、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因為很多老百姓的加入,而且又因為複州是軍防要地,基本上在複州隻有駐軍,而沒有多少老百姓的。所以現在老百姓都集中在金州衛之內的北海鎮裏,而為了滿族更多的土地需求,孟宏遠也開辟幾個新的小鎮子。
孟宏遠在遼東半島的北海衛西南一百裏的地方,甚至兩個鎮子,一個取名為韓鎮,一個取名為元鎮,都是取自韓煜姓名和表字當中。每個鎮大概有一百多戶人家,並且都設置有鎮布政府。
在軍隊方麵,孟宏遠在夏季初的時候舉行了一次募兵,總攻召集了職業軍人兩千人,散兵兩千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現在北海鎮和複州一共有兵力超過兩萬了。不過,孟宏遠在信中還提到了原本負責海防的黑山軍,因為有事要返回歐洲,已經在三天前前離開了北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