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書有每本書的精彩,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又有蘿卜又有青菜
凡事莫當前看戲何如聽戲好為人須顧後上台終有下台時餘明吾又評價說:道理也是這個道理,終究大消極了。
這對聯好麵熟的,朱懷鏡記不得在哪裏見過了。想這都是前人悟出的道理,自會天下流傳的。真能領會,活在世上就自在多了。卻又不能說得太過了,隻道:看做人生哲學,也會很受益的。
餘明吾點頭說:對對,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吸收。
下了戲台,朱懷鏡又在詞堂裏轉了一圈。看看左右兩邊壁牆上的痕跡,猜想那裏原是有看台的。走近牆根看看,竟有壁畫殘跡。畫的是峨冠博帶,木展廣袖,隻怕是些戲曲故事。
都是缺頭少腿的,不見一個完整人物。真是可惜了。我說小陳呀,你們這地方過去很了不起的,豐衣足食,歌舞升平。這麼個好祠堂,競沒有保存下來。朱懷鏡搖頭道。
出了大門,朱懷鏡再次回頭,欣賞那塊石雕,說:這可是文物啊!明正德年間是什麼時候?我沒有這方麵知識,猜想隻怕也有四五百年了。光清朝就是二百六十多年,清以後又過百把年了。這麼說,隻怕五百年以上了。寶貝哩!
那真的是寶貝。這東西能保存下來,也是奇跡。邵運宏說。
餘明吾點頭說:是啊,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朱懷鏡心裏暗笑,想這餘明吾怎麼總是一口八股腔?這會兒沒人考察你的政治水平啊。尹正東嘿嘿一笑,說:文物我是不明白,一個破罐子,一片碎瓦,都著做寶貝。餘明吾怕他這話說得不好,就望望朱懷鏡。朱懷鏡隻是寬厚地笑笑,說:正東是個直爽人。
說話間,就見陳昌雲遠遠地站在那裏笑。
陳支書會意,說:各位領導,是不是吃中飯算了?朱懷鏡點點頭,大家就往回走。很快就到了陳昌雲家.飯菜早擺好了。共兩桌,都擺在中堂裏。雞總在大門口逡巡,翠翠正啊嗬啊嗬地趕著。陳昌雲就怪他老婆,說:今天雞不該放出來。朱懷鏡笑道:沒事的,沒事的。我也是農村人,自小就是這麼吃飯的。雞呀,狗呀,貓呀,都在桌子下麵找吃的。稍不注意,雞就跳到桌上拉屎來了。
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陳昌雲忙說:朱書記真是農民兄弟的貼心人啊!
見桌上擺的是五糧液酒,朱懷鏡就望著餘明吾說:這酒就是你和正東搞的名堂了。下到鄉裏來了,就過農民生活。有鄉下正宗米酒就最好不過了。我不喝這個酒,想喝米酒。
餘明吾便叫人撇下五糧液,換上米酒。酒杯卻是大的大,小的小。朱懷鎮就提議:都用碗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比繆山兄弟。大夥兒又笑了。
開始吃飯了,攝像機還在描來描去。朱懷鏡朝攝像的小夥子笑道:你們也閑了吧,吃飯也照來照去,我們連嘴巴都不會動了。未必要我們吃飯也像演戲一樣不成?記者望望餘明吾,就放下了攝像機。
朱懷鏡先嚐了口茶,連連點頭,說:很好很好,味道很好。翠翠在一旁不好意思了,紅了臉說:哪裏啊,鄉下人做菜,水煮鹽相,熟了就行了。各位領導就將就將就吧。
朱懷鏡說:我不是說奉承話啊。正宗的鄉下菜,城裏人是最喜歡的。城裏人吃多了名菜大菜,就說要返樸歸真了。你要是去荊都,滿街都是正宗鄉裏萊的招牌。我說,翠翠有這個手藝,真能去城裏開店了。
餘明吾忙附和道:好啊,朱書記給你指了一條財路了。不是開玩笑啊,隻要你會經營,肯定會財的。
邵運宏到底有些文人的浪漫,說:真是啊。你們真按朱書記的指示辦了,弄得好肯定會財的。這就是一段佳話了。不說去荊都,就是去梅阿,也是有市場的。
陳昌去眼睛早放亮了,拍了大腿說:我按朱書記的指示辦,就去梅阿開個飯店,弄得好再進軍荊都。
朱懷鏡便舉了酒碗,說:好,這第一碗酒,我們祝棗林村的能人開拓新的經營門路,財源滾滾。
陳昌雲忙說:感謝朱書記關心。不過,這第一碗酒,還是歡迎朱書記、餘書記、尹縣長,還有其他各位領導來我們農家做客。我今天非常激動。我們棗林村自古還沒有接待過這麼大的人物,偏偏又在我家吃飯。都是我祖宗積的德啊。
朱懷鏡聽著這話還真是感動,說:農民兄弟感情樸實。他們最懂得什麼叫恩情,什麼叫關懷。其實,我們有愧啊。建國這麼多年了,還有這麼多群眾生活沒過好。剛才看了幾戶困難戶,我的心情很沉重。明吾同誌,正東同誌,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啊。來來,我們喝酒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