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唐後裔初問世(上)(1 / 3)

上古不知何年月,有一樂土名東土。東土之濱有東海,有一仙山好美景。有一仙人名創世,居於仙山之巔。忽一日,仙人頓感腹內不適。於是走下山來,見一老者。仙人稽首道:“老者,此處哪有方便之處?”

老者看了看仙人,隻見仙人仙風道骨,器宇不凡。便指了指東方,然後步履蹣跚而去。

仙人謝過,便去了東土,果然見得一方便之處。方便完畢出來之時,見一人早立於此處等候。那人立即拜道:“老師,學生昨夜夢中見您,您老吩咐讓我在此等候。”

仙人看了看此人,但見眉宇間有浩然正氣,似乎有吞天滅地之勢。仙人接話道:“鄙人不收弟子,倘若收弟子,須得三人為妙。鄙人居東海仙山,精研佛、道、魔三宗之法,須同時傳三人。”

那人聽得這話,慌忙拜道:“老師,我知二人在此不遠處修行,他們必然願意拜您為師,修習大法。容我些許時刻,速速即回。”說完,便飛奔而去。

三日後,三人於東海之濱拜創世仙人為師,各自修習佛、道、魔三法。

不知過了多少年月,三人皆已大成。創世授予三人佛宗、道門、魔教三教名號,讓他們三人返回東土中原,自謀光大教派。三人拜別師父,從東海之濱分開。佛宗朝西而去,道門向南奔來。剩下魔教,往北而去。

不知幾千年後,東土天下三教興盛。一曰佛宗,宗教祖庭居佛門山。二曰道門,宗教祖庭居虞山。倒是這魔教,分為了兩支。一支宗教祖庭在漠南天目湖,一支在漠北極地北極宮。

道門虞山有一弟子姚華,天資聰慧,心思縝密。但是他不甘修煉枯燥生活,渴望人間富貴權勢。倒也是,三教修為皆有等級之分。從低到高,分為九重天。越過九重天,就是羽化、登仙之境界。過了羽化、登仙境界之後,就是佛宗的成佛境界、道門得道境界、魔教的成魔境界。

千百年來,隻有前幾世的教主、長老和部分慧根深厚的弟子,才能達到了羽化登仙以及以上境界。但是大部分弟子還是在九重天內修行,甚至窮極一生,也是無法越過羽化、登仙境界。更不必說什麼成佛、得道、成魔,最後還是逃不了生老病死的結局。

這姚華雖然已經修行到了九重天,可是對於未來的結局還是看得清楚的。他自知無法達到羽化以上境界,於是便拜別了師父,離開了虞山,開始進入了滾滾紅塵。不曾想,十數年後,姚華果然有些許成就,建立一個新的王國。為了紀念自己的道門祖師,他建國號為虞。

經過姚華,姚重父子二人的辛苦創業,虞國漸漸的吞並東土的其他小國,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虞朝,同時尊道門為國教。然而此時,西方佛宗的附庸國白虎國,北方魔教的附庸國燕國、趙國,卻在虞朝軍隊的打擊下,漸漸地國土麵積日漸縮小。

最後,由道門教主,也稱宗主出麵,三教會於虞山。此時虞朝國君姚重提出,並白虎國為狄道,燕國趙國為燕趙道,同歸虞國管轄。三教皆為國教,三教之人如有想入世者,有才能者皆可入朝為官為將。

不想這個提議,得到佛宗宗主的認可,但是卻得不到魔教教主的肯定。魔教教主氣急而去,發誓滅掉虞國。自此,虞國與北方燕國趙國的戰爭不止。而道門誓要鏟除魔教,兩教相爭,終究必有一傷。奈何魔教人才濟濟,道門卻是日漸凋零。關鍵時刻,佛宗出麵,平息下來。自此,算是爭得幾百年的平靜。

虞朝慶帝時期,魔教出現了一個天才。此人名叫廖凡,自小在魔教聖地天目湖長大。此人十幾歲就修為到了九重天境界,然後投奔燕國軍隊,趙國軍隊,立戰功無數。最後,此人還做了燕趙國情報機構錦衣衛的都指揮使。

在廖凡任職錦衣衛指揮使那幾年,虞國邊境多次被襲擾,邊境百姓苦不堪言。虞慶帝任命佛宗、道門高手,組織力量追殺廖凡,可是都是無功而返。虞慶帝晚年,虞國與燕國、趙國和解,雙方互不侵犯。然而此時,魔教爆發了最為嚴重的內訌。

在這場內訌中,以廖凡為首的魔教中青代弟子,占據了統治地位。廖凡在漠北北極宮一戰封神,進入羽化登仙境界。從此,廖凡自稱魔帝,居於北極宮,成為北方魔教的教主。漠南天目湖的魔教教主,偶爾也要聽命於廖凡。

虞慶帝之後傳十三帝,到虞僖帝時,虞朝內政腐敗,外部武備鬆弛。一些出身佛宗、道門的大臣爭權奪利,朝政一片昏暗。虞僖帝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最後,由虞朝大將唐公李侯,聯合一些大臣將士起兵謀反,推翻了虞朝姚氏的帝位。為了穩住緩和朝局,李侯改立一個姚氏後人為傀儡。然而直到李侯死後,才由其子李渾稱帝。改國號為唐,又稱虞唐。李渾娶姚氏女為後,立姚氏女所生子為太子。

為了得到佛宗、道門的支持,李渾提拔重用一些佛宗、道門的入世弟子擔任重要職位。同時,李渾又擔心佛宗、道門會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於是格外重用道門弟子,悄悄壓製佛宗弟子。一時間,道門風光無限,成為國教,其宗主為國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