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櫻在刺殺卜世仁三兄弟之後便完全銷聲匿跡,讓捕快們無跡可尋。戾烈燚和忘憂原本打算幫衙門抓血櫻,但畢竟事分緩急輕重,眼下護送木靈珠這件事顯得更為重要。而且血櫻消失之後,也不知何時會再出現,他們即使留在延寧,也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於是,他們便和風鵺商量早些動身前往姑射山,早日把靈珠送回風家,好讓未來的瘟疫不會肆虐人間。
啟程在即,三人便去向如嫦、露晞和門衛他們告別。來到如嫦的房間,他們被告知她一早就出去了,於是三人接著向門衛家而去。剛到門口,就看見裏麵烏壓壓的一群人正在往外走,卻是露晞的父親和一群官員,還有當時在城門口的那位母親和孩子——原來他們來慰問門衛,那母親還給他送來了錦旗。此時慰問已結束,門衛的父母正將他們送出門口,卻見如嫦和門衛竟也站在他的父母旁邊,向一行人揮手告別。
三人上前,見門衛傷情竟已痊愈,卻是如嫦將求來的藥草給他服用了。正說著,便見露晞也往這裏走來,手裏拿著一個小藥囊,嘴裏哼著小曲,似乎心情非常不錯。
等她走到,看見門衛已經安然無事,便錯愕地問他怎麼痊愈了,門衛便笑道“多虧馬姑娘為我采藥”。露晞聞言,嘴角的笑容漸漸斂去,看了看如嫦,把手裏的藥囊輕輕藏到身後。
隻要他能痊愈就好,露晞心裏如此安慰自己。
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門衛家,戾烈燚三人便告訴他們即將啟程的事。而他們雖然和三人相交不久,但也稱得上情投意合,因此很不舍,於是紛紛挽留,道:“後天是端午,到時候城裏熱鬧非常,不如你們過了節再走吧。”
三人見盛情難卻,便留下了。
端午這天,整個延寧城異常熱鬧,尤其是江上,無數龍舟千帆競過,猶如群龍破浪競逐,賽得如火如荼。三人加上如嫦和門衛來到江邊觀看,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之中。龍舟賽畢,隻見一條舟上的人舉起一隻布做的巨大怪魚,猶如舞龍一般,而其他龍舟則圍著它奮力劃動。三人好奇,便詢問是什麼節目,如嫦便介紹道:“這舞魚是我們延寧的特色,源自近代戲劇大家曹雨先生的著作《光靈珠的誕生》。原本是在舞台上表演,後來人們發現在龍舟上表演更能引人入勝,於是它便成了每年端午節約定成俗的固定節日,至今快有二十年的曆史了。”
再看江上,許多龍舟上的人跳進水中,向大魚遊去,呈現出一副人們和大魚搏鬥的情景,人群中流擊水,舟上鼓聲震天。最後在一番激烈的“較量”下,大魚終於被無畏的人們打敗,頓時江上以及江邊無數人一起歡呼喝彩,讓三人覺得十分有趣,又不禁好奇起那部《光靈珠的誕生》講的是何故事。
門衛繼續介紹道:“這是曹雨先生以民間口口相傳的《尋屍記》為藍本,所創作的關於屈原屈夫子的傳奇故事。”
按書上所寫,當初屈夫子因君主聽信讒言,而被多次罷黜,一生報國無門。最後他的國家楚國的都城被秦國攻破,他在絕望之中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而百姓們為他的事跡所感動,便自發地來到他的投江之處,男人們在江上劃舟驚散魚群,而女人們則做粽子扔入江中,希冀魚群吃飽粽子之後,不會去吃屈夫子的屍體——這據說也是現在賽龍舟、吃粽子的由來。
然而當時的江中有一條巨大的螭吻,它生性頑劣而又富有神力,能發大水淹沒村莊,尾鰭輕輕一擺便能擊塌房屋。它時常在江上興風作浪,百姓們見了它總是唯恐避之不及。它見人們聚集在江上劃舟扔粽,便前來搗亂,吞吃掉他們扔下的粽子,又掀翻龍舟,連舟帶人都一起吞了下去。
人們怕他會對屈夫子的屍體不利,竟不約而同地克服了恐懼,紛紛跳進水中,勇敢地和它搏鬥。雖然它比人類強大許多,但最後還是撐不住百姓們的前赴後繼,最終被百姓們聯手打敗了。起初它非常不服,質問人們為何隨意進入它的江上領地,又問人們為何平時見了它都像見了貓的老鼠,而現在卻有勇氣和它戰鬥。
人們便把屈夫子的事跡告訴了它,而它竟也為他大為感動。於是它一改頑劣,不再搗亂,更主動地幫人們在江中尋找屈夫子的屍體——因這一段情節,所以這故事便被命名為《尋屍記》。
後來它不辭辛勞,終於找到了屈夫子的屍體,便馱著他來到江邊。當屈夫子被打撈上岸,重見天日時,他的屍體竟沒有絲毫的腐壞,仍舊如同活著時一樣。這時奇跡出現了,從他的胸口處,誕生了一顆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珠子,這便是光靈珠。
百姓們隆重地埋葬了屈夫子的屍體,讓他終得入土為安。而他們則在靈珠的庇佑和螭吻的幫助下一直風調雨順,漸漸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安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