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白澤便開始進行祝禱儀式。延寧城方麵似乎早接到通知,是以早早便做好了準備。隻見白澤以獸形態從蔡府出發,走上街頭,前方有三位城裏最德高望重、樂善好施的君子,分別手持白澤圖、旗、枕開道,以此三物代表白澤對眾生之庇佑,又以三物作為接引白澤祝福的象征。後方則是跟著一個陣列的修行之人,其中儒道釋三家為多數,還有其他派別以及散修,他們身著白衣、手持玉笏,都是城裏有良好口碑,德才兼備者中的代表。
白澤神情肅穆、聚精會神,按照自己定下的路線走過大半個延寧城。百姓們更是萬人空巷,都肅立在街道兩旁,靜靜地目視他走過,又震撼於他的神聖與美麗。隻覺得白澤行過之處,都留下了一種常人可感知的力量,這力量龐大卻又十分溫和,讓人感到心中很是舒暢、溫暖。
最後,白澤一路行到延寧城邊的抱樸山上。山頂有一處空曠的山崖,這裏的地麵刻著一個巨大的法陣,是白澤千年之前留下的。千年之中,除非亂世或昏君奸臣當道、百姓未能安居樂業,否則他大約每隔百年便會來一次,在此為延寧乃至天下祝禱。
走上法陣,白澤眼前便是山下的整座延寧城。諸位君子與有德者井然有序地侍奉在他身側,蔡錦書率領的當地官員與圍觀的百姓,還有戾烈燚幾人都肅立在他身後。隻見因白澤到來,那巨大法陣漸漸散發出淡淡的光芒,眾人見狀,便知祝禱已正式開始。
法陣之中,白澤恭敬地注視天、地,以及其中城裏的人們。在全場沉靜了片刻之後,他張口道:
天清地濁,生養萬物,父母之恩。
天行健,而地勢坤,
君子當自強不息,又以德載物,
是明天地之道,而得長生。
人和萬事興焉,盡展人之所能。
故國無大小,民為根本。
教之、導之、惠之、利之,
是以君子如水,善利萬物;善化善導,潤物無聲。
混沌,盤古開之;天破,女蝸補之;洪水,大禹治之。
道路修遠,屈氏上下求索之。
非惟仙神之大能也,亦中原之精神,以至人定勝天。
故君子不崇鬼神而敬之,蓋人可為之也。
功名利祿,人之所好;非善非惡,皆有其道。
取之有道,是可稱也;取之非道,難以久耗。
故聖賢知人性而包容人性,非滅人欲,而導之有道。
如是眾生自強而尚德,
人間自有天堂在,不必非向天上尋。
祝眾生明此理,餘願以此生守望世間!
這並非僅僅隻是祝詞,其中也蘊含了他的智慧,戾烈燚幾人一邊聆聽一邊回味,心中感悟頗多。白澤祝禱之時,人們感覺了他身上散發出浩然無匹的力量。但那力量卻如滋潤萬物的春雨,讓所有人感到如沐春風。還未祝禱結束,便見森林那邊上空竟漂浮起一個個綠色的光點。而延寧城裏白澤走過的街道,也開始散發出光芒,連在一起結成了另一個巨大的陣。隨後,無數森林裏的小精靈飛上天空,有的長得像人,有的長得像動物,小巧精致,模樣都十分可愛,身後還都有一雙小小的翅膀。他們分別抱住那一個個綠光,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向延寧飛來。等到了城市上空,他們便把光點灑下。綠光如同雪花飄落,還未到達地麵便消散不見。百姓們心潮澎湃地目睹這場壯觀的“綠雪”,紛紛向著抱樸山的方麵,感謝白澤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