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漫卷詩書喜欲狂(1 / 3)

原三生在香巴拉剛剛亮起來的時候,帶領著大家以及燭九陰和鳳凰,開始了攀登第三層平台。

雖然道路仍然崎嶇、卻比懸崖峭壁要好走的多,盤旋而上,不時還可以看到大量的狼毛,以及‘萬綠從中一點紅’——紫麒麟的紫紅色的毛。

在起靈一定要溫柔、一定要輕緩的千叮嚀萬囑咐之後,紫麒麟圍著岡拉轉了幾圈,舔了舔岡拉的屁股又舔了舔起靈的臉,帶著純情的岡拉悄悄地離開了,沒有帶走起靈的一根胡子。

長不過膝、短不覆履的翠草編製成毯,點綴著米粒般的白色小花,遠遠的綴去,連成天地間廣袤的草原,一陣風吹過,草原上一圈圈漣漪蕩漾開來,一直傳送到極遠極遠的地方,仿佛每一朵小花每一株綠草都在發出輕快的歡呼。

這裏的風,輕柔的像是**在耳邊呼出的氣,為這寧謐的空間平添了幾分情·趣,有鳥銜花來,落在石柱上,顧盼流連,追逐翩飛,空中如有鳴琴奏響了月光之曲。

絕密五色、曼陀羅祭場、浮生之河、孔明牆、祭湖、贖罪之門、龍頭機關陣、大衍輪回台、靈魂纏繞之地、雪蛛白蛇白蠍子、白象之境、長安碗、萬佛閣、看不見的迷宮、九宮變、傀儡獸、各種各樣的機關暗器,讓自詡為天下第一的起靈,目瞪口呆、不敢前行。

張立半張著嘴,大口大口地深呼吸,但他卻毫無察覺,他看到這一屋的寶物,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該笑,還是該激動得流淚,眼中被各種光芒所占據,腦海裏一片空白。

這是一棟金碧輝煌的大殿,在這裏,地麵不知是鋪了一層薄薄的金箔,還是厚厚的金磚。

大殿裏的每一根粗大的柱子,都仿佛裹上了一層金衣,上麵紋龍雕鳳,瑞獸騰雲,就連四壁,就連穹頂,全都籠罩在金燦燦的光輝之中。

文尊卓瑪的眼前,是一排極具藏式的骨瓷佛塔,高約一米,塔座和塔頂皆為純金,塔身還有一條金腰圍,在塔頂上嵌有各色寶石,每一顆都有龍眼大小。

白色的骨瓷映襯著金色的光華,一排整齊而英姿颯爽的衛兵,圍成了廊道,每一尊佛塔塔身都有開口,形成一個小小的佛龕,裏麵供奉著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金佛。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大殿正中那尊、起碼有近四米高的巨型金像,看上去不是佛像造型,而是一男一女。

男子莊嚴肅穆,帶著睥睨天下的氣勢,女子則顯得端莊慈和,那微微上揚的唇角、仿佛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尊卓瑪,一眼就被這最大的兩尊金像所吸引,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已經在世上消失上千年的、藏王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三丈高的金像。

在這些佛塔的後麵、是一些大一點的金飾品,他們所能看見的,有十大年神的金塑,還有一張好像是古代大床的純金雕品。

純金的大床上麵堆滿了珠寶,還有嵌滿寶石的金座,純金做成的石棺一樣的櫃子,上麵有一條像藏獒一樣的動物。

奧巴馬的目光、完全放在那張金床上,他說不出這究竟應該稱之為什麼,隻知道床身是純金打造,鏤空技法雕刻,上麵有流雲和花蔓,上麵鑲嵌的寶石也都非凡品。

挖了二百多年墓的起靈,手指撫摸著一片牙雕,潔白如玉的象牙,每一根長度都超過了兩米,足足有數百個之多。

古代的能工巧匠,用這些奢華的象牙,雕鑿打造出屋舍宮殿、亭閣樓台,再用榫卯結構、連接成一座古印度的王都,甚至在整個牙雕群中,還預留了湖泊和河道。

那些樓舍車船內還擺放著、無數不足拇指大小的小金人,門窗可以自由開闔,馬車可以滾動,甚至那些小金人、擺在金案上的金卷,都用微雕刻滿了文字。

強巴的身後,看起來像是一棟一米多高的宮殿,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宮殿門前有兩個腳踏板一樣的金飾,上層四麵開門,比下層小了一圈,似乎可以獨立轉動。

這東西是唐代巧匠馬侍封製作的,當雙腳擱在腳踏板上,下層有小人持鼓槌出來,進行足底和足背的穴位按摩。

上層四道門,第一道門開啟,會有小人手持篦子、簪子、銅鏡等物,可供人梳妝;第二道門開啟,會有小人背著酒簍出來,自動替人將酒水注滿酒杯;第三道門開啟,會有小人輕輕歌曼舞,而且自有鼓樂鐃鈸合奏響起;第四道門開啟,有辰官報時,到了晚上,還有小人持燈而出。

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複雜最先進的自動化儀器,後來被唐玄宗以國禮贈送給吐蕃,在朗達瑪滅佛時失蹤。

多吉像是見到了親人一樣,在各種彩色的光芒之中奔跑,收入眼底的是一堆一堆的美輪美奐的珍寶。

這一堆,有藏式的金三股杵、人形杵、塔杵、寶杵、蠍磨杵、金剛撅、金剛盤、金篦、金蓮花、金法叉輪、金生活費螺、金傘、金幢、**、金鈴、金鞭、鑲珠纓絡、貓眼念珠、如意寶、如意樹、瑟珠、吐寶金鼬、金身紮馬如、嘎巴拉碗,等等,等等。

那一堆,則是有著古印度的嵌滿寶石的腰帶、劍帶、項鏈、曼格蘇特拉、手鐲、臂環、臂釧、戒子、耳飾、努拉盤布扭曲的手環、足環、林伽、金鑄的多哈達、哈努曼、加魯達、梵天、濕婆、毗濕媽,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