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投資哲學篇追求簡單,化繁為簡(3)(1 / 3)

但是,愚者從來不習慣為自己製訂計劃,做事情不分輕重緩急,主次先後,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丟了西瓜撿芝麻。結果耽誤了大量時間,浪費人力和財力,最後結果也可能狼狽不堪。所以,要完成某個目標,製訂合理的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同樣,在股票市場上,炒股並非人們想象得那麼戲劇化,那麼激動人心,並非憑風險、運氣和熱點投資消息就能獲利。其實,投資股票需要製訂周密的計劃,這是一個機械操作而累積達到富裕的過程。製訂一個周密的計劃,能保證我們發家致富。

巴菲特信奉的格雷厄姆投資法的中心思想是:“當企業的市麵價格低於其價值時就投資。”一旦股價過高,他就停止投資,幹脆休息,絕不拿錢開玩笑。他把寫著“愚人和他的錢到處受到邀請”的醒目條幅掛在辦公室的牆上。1969年,美國股市過熱,巴菲特認為尋找有潛力的股票的機會越來越少,幹脆賣掉了累積了13年的股票,解散了合夥投資基金。當他把錢分還給投資者時,僅奧馬哈市就有50多人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巴菲特判斷無誤,他離場後,股市競爭愈發困難。3年後,美國股市的溫度終於降了下來,道瓊斯指數逐步降到了不及他1969年退出時的水平。1973年巴菲特又重新殺回股市。奇怪的是,自他進場後,市場又重新紅火起來。1976年,他的收益率竟達到了令人瞠目的高度——59%。

巴菲特幾十年致力於投資研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策略,他年輕時就定下了這樣的投資目標:獲取市場的10個百分點,現在看來,他實現了。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麼,我們在製訂具體投資計劃時,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第一,投入的資金數。

因為股票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最好不要把所有的錢都用來做投資,應該把錢分成若幹份,將在一定周期內不急用的閑散資金拿來做投資,不影響家庭生活。

第二,選股數量和持股時間。

通常情況下,普通散戶選擇2~3支股票比較合適。根據投資環境盡量選擇中長期,短期交易波動比較大,盡量不要參與。

第三,計劃投資周期以及預期收益。

要給自己製訂一個周期,計劃一年投資幾次,通常情況下,散戶一年投資兩三次比較好。三次以上的投資常常讓自己自顧不暇,容易犯錯誤。另外,投資預期收益也要表現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過低,具體額度要根據市場情況而定。

第四,投資計劃要具體明確。

製訂計劃要寫下來,把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周全。計劃越明確,越有利於實施。太籠統,計劃就失去了意義。

這四點是投資計劃的基本因素,做好這項工作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縝密的推理論證,通過科學方法,做出理性的決定。不要道聽途說,也不要完全相信所謂權威的話,以免盲目投資。

遵循計劃做事,長期下去,常常讓我們感覺單調乏味。很多人為了尋求刺激拋棄了計劃,結果在不確定中輸多贏少。隻有那些長期堅持執行計劃的人,才會最終走向富裕。

越簡單越好,避免複雜

【巴菲特說投資】

這就是投資的精髓所在。你要買你看得懂的生意,你買了農場,是因為你懂農場的經營,就是這麼簡單。

——巴菲特投資語錄

【活學活用】

“追求簡單,避免複雜”可以說是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核心部分。這看起來很簡單,隻包含兩個部分:買什麼股票,以什麼價位買。這兩個招,好像誰都懂,但巴菲特卻能把這兩招用得出神入化,打遍天下無敵手。

針對買什麼股票,巴菲特有自己的看法。他購買的股票有一個特點,就是擁有極高的商譽或者是處於市場壟斷地位的公司,因為這樣的公司的前景肯定是比較理想的。前者如可口可樂、萬寶路、吉列、健力士以及1996年他開始大量購買的麥當勞,都是當今世界馳名公司;後者如華盛頓郵報、聯邦快運等,這些公司幾乎都是服務型企業或消費類企業。

另外,巴菲特所選擇的投資企業,都是一些如他所說的“簡單的企業”。比如,賣飲料的、賣報紙的,或者賣麵包的、賣生產家具的,總之,該企業一定是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的。就是這些簡單的企業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人都有好奇心,有很多股民總是受好奇心驅使,選擇那些高科技企業,那些自己根本不懂他們的產品是什麼東西的、程序複雜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情況很難把握,那麼,投資其公司是賠是贏隻能憑運氣了。因此,一定要記住我們投資股票的目標,不是滿足好奇心,而是去賺錢。巴菲特就是一位非常傳統、理性的投資者。當他相信某一支股票的時候,並不急於在市場上證明自己的判斷正確:他喜歡投資他能夠理解,而且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業務。正是技術領域的快速變化使他遠離了這一領域,因為他覺得無法確定一家高科技公司10年後會產生多少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