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璜跑了,但他留下的傷痕還在,並且有些將永遠無法抹去。
望著侄兒遠去的身影,董卓百感交集,深深的自責感在心中升起。董卓覺得,是他沒有教育好董璜,才使他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不過現在,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董璜已被放逐,日後的生死也隻能聽天由命。
董允同樣傷感非常,卻也有些慶幸,因為父親的出現至少阻止了他的弑兄行為。盡管董璜的確該殺,但死在別人手裏與死於自己手中,卻有著天壤之別。
也許衝動之下,將董璜殺掉,能解心頭之恨,也許能大快人心,但時間久了,也難免會悔不當初。
當董璜的身影徹底消失,村民們也都從悲傷中陸續轉醒。盡管大家的心情沉痛無比,但日子還要繼續。
毀壞的地方需要修整,傷員需要救治,死者也需要掩埋。
一切工作,本應在老村長的指揮下進行,可不幸的是,老村長已經在戰鬥中被殺。
按照習俗,除非上麵指派,不然村長的接班人一般都是由子嗣接替,不過,老村長的兒子董永,已經在兩個月前被送到城裏學習去了。所以村民們必須選擇一位臨時村長出來,以便帶領大家進行整修工作。
按理說,臨時村長的最佳人選自然非董卓莫屬,可發生了董璜出賣村子之事,董卓的心裏早已是悲痛萬分,亂成一團,又哪裏還能夠接受。
而另一位人選是董烈,可眼下董烈的傷勢比董卓還要嚴重,別說指揮大家工作了,就連行動都不能自理。
於是,村民們也隻能自發行動。該撲火的撲火,該搬東西的搬東西。沒一會兒功夫,便忙得不可開交。
張濤攙扶著虛弱的董鈴兒,另外兩名村民則抬著傷勢極重的董烈。
李通雖然也傷得很重,但武師實力的恢複能力卻著實驚人。雖然眼下的李通依然是傷痕累累,滿是血跡,不過,獨自行走卻還是可以做到的。
一行人走在去往董鈴兒家的路上,很默契地,誰也沒有開口說話。
董鈴兒的眼睛始終放在哥哥的臉上,眉頭緊皺,憂愁的麵孔讓人看了心疼。
不過好在,正因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哥哥身上,才使得她並沒有察覺到脖頸上的創傷,不然,怕是再怎麼堅強,也會痛不欲生的吧!
可是,這種一目了然的情況,又能被忽視多久呢?
張濤害怕極了,他不知道當董鈴兒發現了那近乎於毀容的創傷之後,整個人會變成怎樣。
但卻可以想象,一旦發現之後,董鈴兒一定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樂觀開朗,可這卻是張濤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深深的憂愁在張濤的心中升起,宛如霧霾一般,一旦出現,便很難消散。
一旁的李通默默地看著,像是猜到了主公因何心煩。他看了看被主公攙扶著的少女,本想開口,卻最終閉上了嘴巴。
盡管走得很慢,但一會兒之後,一行人還是來到了董鈴兒家。
將董烈抬到床上,清理了傷口,敷上藥,用淨布纏繞好後,兩名村民才告辭離去。
董鈴兒本想照顧哥哥,但在張濤強硬的態度之下,最終也隻得乖乖地回到房間,安靜地躺到床上。
費了好大力氣,才將董鈴兒哄睡。
然後,張濤端來水盆,又找出藥箱,小心翼翼地替董鈴兒清洗傷口,並敷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