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年譜(1 / 1)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

1869年,8歲的泰戈爾開始寫詩。

1873年,12歲的泰戈爾開始寫劇本,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1878年,17歲的泰戈爾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1880年,19歲的泰戈爾回國,專事文學創作。

1881年,20歲的泰戈爾寫了《死亡的貿易》一文,譴責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罪行。

1884年,23歲的泰戈爾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

1886年,25歲的泰戈爾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的政論文章。

1901年,40歲的泰戈爾在桑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44歲的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印度命運的創造者》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

1910年,49歲的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

1913年,52歲的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1916年,55歲的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當年,他在日本發表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

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

1924年,63歲的泰戈爾應梁啟超先生之邀訪華,“泰戈爾熱”進入高潮。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後,泰戈爾屢次發表公開信、談話和詩篇,斥責日本帝國主義,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辭,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