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你不知道的自己,心理醫生告訴你(3)(1 / 3)

事實上,心理暗示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比如,有一天同事突然說:“你的臉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這句不經意的話你起初還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覺地,你真的會覺得頭重腳輕,渾身隱隱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最後,因為太擔心,你到醫院做了一番檢查,當醫生向你宣布“沒病”之後,你頓時覺得渾身輕鬆、充滿活力,病態一掃而光。這些現象初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這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暗示要求接受暗示的人頭腦中接收到一些現成的信息,暗示可以是語言、行動,也可以是一種表情或者某些符號。

這位男患者失業在家,經常受到老婆的白眼和譏笑,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覺得妻子嘲諷他的那些話是對的,他很沒有用。妻子的言語、神態上的動作,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他,他是個沒用的人,但是通過含蓄的、簡單的暗示方法達到了這種目的。

他開始有了躲避心理,不斷覺得自己頭疼腦熱、胃疼、肝疼……直到他被自己臆想出來的病折磨得受不了了,他才來找我解決。

我讓患者平躺下,在他耳邊輕輕說一些美好的事情,不斷重複他的身體很健康、沒有疾病之類的話。進行了一個小時之後,患者的臉色好多了。

我笑著告訴他:“你看,你的身體很好,你隻不過受到了別人和自己消極心理暗示的影響,才會覺得渾身都是病,我剛才隻不過是對你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而已。”

患者興奮地問我:“我該怎麼做呢?”

“像劉謙那樣。”我這樣告訴他。

劉謙很好地利用了積極的心理暗示,他用簡潔、有力的語言——“這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暗示觀眾他的魔術很神奇,並且一定會成功,產生奇跡。在暗示觀眾的同時,也暗示了他自己。這是他魔術最成功的地方。

心理暗示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抱有悲觀失望的態度,那樣會讓消極的心理暗示占據你的心靈,你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

心理小貼士:

積極的心理暗示很容易產生,隻要你付諸實踐,不要停留於想象和空談。不要浪費時間,立刻著手計劃,並且將計劃不斷口頭重複,比如說每天睡覺前或起床後都跟自己說一遍鼓勵自己的話,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優勢。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優勢,隻要反複刺激,也會把缺點驅逐到一邊去,而使優勢在心中逐漸擴大。

情景喜劇為什麼要配上笑聲

我今天要見的一位病人是一個下崗女工,她失業已經很多年了,我看著病例上年齡那一欄,她填的是三十五歲,而她本人看起來至少有五十三歲了。

“我本來的生活並不是這樣的。”她哭訴道。這位患者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一家薪酬很高的公司,她的能力突出,本來可以很快升職,但一陣出國熱讓她隨著當時的潮流出國留學去了。待到回國熱潮的時候,她又回國發展。她開過公司,炒過股票,做過房地產,凡是熱門的事情,一樣她也沒落下。

但十幾年折騰完了,她一事無成。最後還是找親戚托關係,才進入一家事業單位。沒想到才過幾個月,下崗大軍裏就出現了她的名字。

這個女人之所以有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她的從眾心理作祟。從眾心理常表現為人雲亦雲、隨大流,沒有主見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但這種心理造成的盲從行為卻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她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處理問題,結果才這樣悲慘。當然,從眾心理是很多人都會有的。

我找出一盒錄影帶讓她看,那是一集很無趣的情景喜劇,但這名女士還是時不時地笑出聲來。

關閉影碟機後,我問她哪裏好笑,她想了一下,說:“好像也沒什麼意思,隻不過每次聽到錄像裏爆發出觀眾的笑聲,我就忍不住也想笑。”

這就是從眾心理的反應。來自群體的壓力很大,當絕大多數人都做出同樣的反應時,個人就有強烈的動機去讚同群體其他成員的意見,因此這位女士拒絕了自己的感官做出的選擇,而做出了同大多數人一樣的選擇。

當個人的感覺與群體中的大多數人不一致時,個體為了使自己不被人認為“標新立異”,常常會放棄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數人的判斷。其實這是不對的,從眾心理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