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辦案,證人的證詞起到很大的主導作用,但心理學的一項研究證明,許多證人的證詞都帶有個人觀點和意識,並不準確。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為此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讓一個人看一個女孩被綁架的錄像,並在第二天讓他回答有關錄像的一些問題,然後讓他說出對自己回答的信心度。隨後,這兩位心理學家發現,對自己回答信心十足的人,並不比信心度不太高的人回答得高明。
心理對於人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在社交中的各種場合裏,你的記憶便如同實驗中的那個證人一樣,帶有個人色彩。如何改變它,做社交達人,這需要你懂得心理魔術,能夠快速地操控他人的心理,彌補自己記憶的不足。
身體語言:無聲勝有聲
趣味心理小測試
人人都會說謊,但世界上沒有識不穿的謊言。因為說謊是一種複雜的行為,要做到讓人相信,需要動員全身的器官共同“演戲”。一般說來,無論一個人的說謊技術如何高明,他的肢體動作也會泄露秘密,“出賣”他。因此,善於觀察的人,通過看一個人的動作,就可以斷定對方是不是在說謊。
當你跟人閑聊時,他是否有以下的動作?
A.捂嘴巴
B.碰鼻子
C.揉眼睛
D.摸脖子
E.抓耳朵
F.東張西望
和“煩惱”同居的日子
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人心如麵,各不相同。在這個社會上,我們要與不同性格的人共處,這實在是一門學問,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沒有任何兩個人的性格特征完全相同。
要想在社交中遊刃有餘,就要平等待人,與不同性格的人和諧相處。這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班主任告誡我的一番話。在我工作這麼多年中,我一直是不停地告誡我的病人們,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就是不懂得如何與人和諧相處,才不斷被煩惱纏繞的。
“醫生,我快被煩死了。”小A是我的病人,他和一名叫做小B的人住在一起,因為性格迥異,常常為一些事情爭論不休。“一天,我從外麵回來,由於在外麵趕路覺得燥熱,我一進門就隨手將門窗打開。小B沒出門,他覺得冷,便責怪我。我們互不相讓,一個要開,一個要關,一個說悶,一個說冷,為一點小事鬧了好半天,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最後弄得很不高興。
“還有一次,我從地攤上買了幾件廉價的衣服,被小B看見了,他說我沒眼光。他認為地攤上的衣服樣式不好,而且質量很差,根本比不上專賣店的、大商場裏的衣服。我沒理他,他還不依不饒。最後,我實在忍不住,又和他吵起來了。
“醫生,幫幫我,我現在一回到那個屋子,我就心裏難受。”小A求助似的望著我。我想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隻是與人交往欠缺一點點技巧而已,所以,我並沒有告訴他可以另外找個屋子住等建議,因為這樣對他今後的人際交往不會有幫助。我隻告訴他,凡事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考慮一下,或許許多問題就會煙消雲散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有的人謙虛好學,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喜怒形於色,有的人則遇事不動聲色;有的人和藹可親,有的人蠻橫無理。而小A和小B,不過是性格不同的兩個人湊到了一起。但性格不同是不是一定意味著矛盾和爭執呢?其實未必,我們既然理解了人和人本來就不同,就可以放開心胸,不必強求別人和自己一樣。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小事上強求別人,其實是在自尋煩惱。
如果人人都像小A和小B那樣,隻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固執己見,強人所難,我們的生活將不得安寧。和不同性格的人求同存異、和睦共處,是一種處世藝術。
心理小貼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性格問題與他人產生衝突、誤解等,那麼,我們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呢?
第一,要能夠平等待人,不要有等級觀念。
第二,要學會對對方感興趣。
第三,要對人表現出寬容。
第四,要善於尊重和理解對方。在人際交往中,理解是交際的基礎。
空姐為什麼要進行微笑培訓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
我在去上海的飛機上,正在閱讀張愛玲的小說時,一位空姐走過來,詢問我是否需要飲料。我謝絕之後,她衝我點頭微笑,然後去詢問其他人。
我注意到這位空姐總是麵帶迷人的微笑,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我暗自想到,看來我今天遇到了一位心情不錯的空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