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心理索引,讀懂男人這本書(1)(1 / 3)

英國曆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在著作《帕金森定律》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臃腫的原因:一個能力不夠的官員需要助手協助他工作,但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往往會選擇能力不如他的助手,這樣他就可以發號命令,而無人反駁他。以此類推,他的助手也會這樣做,這便是機構效率低下的“帕金森定律”。

對於男人來說也是如此,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突出,或者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他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低級的選擇,猜出他們的用意並不難。在帕金森定律的引導下,男人的心理,其實很好揣摩。

別讓“錯覺”蒙住男人的心

趣味心理小測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有的人活潑開朗、心胸開闊,有的人沉默寡言、鬱鬱寡歡。你了解自己的個性嗎?請做下麵的測試。

如果你有一處自己的別墅,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你會給它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柵欄呢?

A.房子周圍用木柵欄圍上

B.房子周圍被磚包圍

C.房子周圍由鐵柵欄包圍

D.房子周圍種許多花草樹木

上班族為什麼最怕過禮拜三

錯覺會令人們產生許多不真實的感覺,例如你和一位美麗智慧的姑娘聊天時,你會覺得一個小時像一分鍾一樣快,但如果你一個人枯燥地坐在馬路上,你會覺得一分鍾像一個小時一樣漫長。這是愛因斯坦對相對論做出的生動闡述,同樣適用於錯覺感受。下麵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羅成就曾有過這樣的體會,而且他的經曆令他終生難忘。

“我是一名海軍,在我即將退役,最後一次出海的時候,突然船隊遭遇了風暴,船無法正常運行,我們所有的人奉命靜靜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鎮定。”

他回憶的時候依然臉色煞白:“我嚇得無法呼吸,覺得時間都停止在那一刻了。後來,風暴過去了,我以為幾個世紀過去了,沒想到,才幾個小時而已。”

“這幾個小時,我感覺好像有1500萬年那麼長……”他補充道。

生死一線之隔的經曆不是人人都會經曆的,羅成對我講完這件事情之後,沉默許久。我告訴他,錯覺就是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錯誤的知覺經驗。它與幻覺或想象不一樣,因為它是對應於客觀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隻是似乎我們的感覺器官在捉弄我們自己,盡管這樣的捉弄自有其道理。

“一斤棉花重還是一斤鐵重?”我讓羅成立即回答。

“鐵重。”

“我胖還是你胖?”我穿著黑色外套,羅成穿了件白色體恤。

“我。”他沒有猶豫。

“看這是什麼?”我將一個軟綿綿的長東西迅速地扔到了羅成身上。

“蛇……”他大叫著跳了起來。

我滿意地看著他:“恭喜你,羅先生,你都答錯了。回去仔細想想這三個問題,或許你就能明白你當時恐懼、度日如年的原因。”我脫掉外套,露出大腹便便的臃腫身材,羅成若有所思地離去了。

錯覺的產生大多是在知覺對象所處的客觀環境有了某種變化的情況下發生的。主觀上,錯覺的產生可能與過去經驗、情緒以及各種感覺相互作用等因素有關。我無法這樣專業地向我的病人解釋,隻能親身示範。其實,眼睛看到的、親身感受到的,並不一定就是最真實、最準確的。

驚人的恐怖給人造成了巨大的時間錯覺,恐怖的感覺給人帶來的不隻是“度日如年”的感受,還會讓人心理承受難以負荷的重量,這也就是羅成為什麼退役多年,依然無法走出當時陰影的原因。男人害怕過中年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很容易讓他們感到自己快要老去了。在男人年輕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青春年少,在男人老去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老當益壯。但在中年,男人會懷念逝去的青春,懼怕死亡的到來。

其實,錯覺是隨著情緒起伏而變化的。以時間錯覺為例,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一個周期內,前慢後快是典型的心理表現。一個星期有七天,周一和周二總讓上班族覺得這一周還遙遙無期,對待工作散漫不上心,但一過了周三,感覺便到了周末,工作還沒有完成多少。

所以,上班族很多人都害怕過禮拜三,這是他們時間周期的一個閥門,緊張的情緒在周三迸發,就好像羅成在風暴來臨的那一刻一樣。

因為難過、緊張,所以對時間的流逝感覺就很遲鈍,時間顯得格外的長。老話也說過:“年怕中秋日當午,星期就怕禮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