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心理處方,治愈家庭的煩惱(1)(1 / 3)

人們總會輕易地相信,自己的愛好和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例如你熱愛上網,就會覺得愛上網的人很多;你是領導,就會高估自己在群眾中的威信。這種行為和態度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虛假同感偏差”。

在不同的人組成的家庭中,因為這種偏差,會造成許多誤解和不和。下麵的心理處方,將幫助家庭治愈這種煩惱,緩解虛假同感偏差的強度。

婚姻“亞健康”,緣何活得這樣累

趣味心理小測試

每個人的忍耐度都不相同,那麼,你何時會表現出不耐煩呢?

你跟朋友講話時,對方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甚至頭朝旁邊,你會:

A.繼續講,不管對方是不是在聽

B.停下來,把要講的話憋回去

C.草草結束,不再贅言

D.要求對方認真聽

剩男剩女的剩婚姻時代

我看到一本書裏寫道:“人生的各種不幸皆由追求完美所致。”對此,我雖然不是很認同,但也算有點感觸。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個世界,完美也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務必完美無缺,便會因心理負擔的增加而不快樂。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寶塔,你可以在內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讚美它,但你切不可把它當做一種現實存在,因為這樣隻會使你陷入無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我的一位朋友是個完美主義者,因為對對象的要求苛刻,到如今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我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和他聯係,也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

當下,我便撥通了我這位朋友的電話,寒暄一番後,我嚐試著問他:“你現在過得怎麼樣?是不是很滋潤啊?”

“哎,別提了,”他語調低沉,“不知道世界上的好女人都跑哪裏去了,我一個也碰不到。”

“怎麼?”我好奇地問。

“昨天,我剛和一位自稱是完美主義者的女士見了麵,結果讓我很失望,她居然是個近視眼。”

“這也算缺點?”我也有點近視,不免有些底氣不足。

“當然,為什麼我讀到博士,我的視力還是那麼好,而她隻不過是個大學本科,就是近視眼,這說明她讀書的姿勢有問題,一定常弓著腰,或者躺在床上看書。這樣的女人,平時細節這麼不注意,哪裏還能稱得上完美?”

和他聊了一會兒,我放下了電話,不禁咂舌,這位老兄的要求果然還是那麼高。看來,照他的標準,合適的妻子應該是位少有的女超人了。

我不禁為我這位朋友擔心起來。其實,具有完美主義心理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如果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當然會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會常常跟隨著他。

心理學研究證明,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並不大。追求完美會給人帶來焦慮、沮喪和壓抑,事情剛開始,他們就擔心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輾轉不安,這就妨礙了他們全力以赴取得成功。一旦遭到失敗,他們就會異常灰心,想盡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避。他們沒有從失敗中獲取任何教訓,隻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避免尷尬的場麵。

很顯然,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僅在事業上很難獲得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麵,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他們抱著一種不正確和不合邏輯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工作,他們永遠無法讓自己感到滿足,每天都是焦灼不安。

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他們自身條件很好,便對另一半嚴格挑剔,即便成為剩男剩女也在所不惜,看上去是對愛情執著的追求,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是對婚姻的畏懼。

心理小貼士:

要克服完美主義,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接受缺憾。沒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個虛幻的境界隻能是勞而無功。

2.正確認知自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將成為你做事的障礙。要在自己的長處上培養起自尊、自豪和工作興趣,不要在自己的短處上去與人競爭。

3.學會放鬆和排解不快情緒。情緒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生活的規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麵對並解決問題。

都是更年期惹的禍

晚上,我一進家門就聽到兒子在衝妻子大喊:“媽媽,你是不是到更年期了,這麼凶,以後怎麼辦啊?”

我哭笑不得,訓斥兒子:“怎麼這麼跟媽媽說話?”

“媽媽剛才好凶,就好像到了更年期一樣。”兒子不服氣地跟我頂嘴。

“去去去,小屁孩,懂什麼是更年期嗎,淨瞎說。”我把兒子轟走了。妻子悄悄靠過來問我:“我是不是真的進入更年期了,為什麼我最近脾氣這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