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附錄(1 / 1)

心理學流派。

心理學之父:馮特

威廉·馮特,德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是構造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從以前的哲學式心理學研究方法中脫離了出來,開始采用他摸索出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采取了實驗的方式研究心理學。

馮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基於生物學知識的基礎,馮特認為心理和生理是息息相關的。他認為複雜的心理活動是由簡單的心理活動構成的,馮特將這些活動分段,加以詮釋。馮特分別用“簡單的任務”和“複雜的任務”對反應時間進行測定,計算出了人們內心活動的速度。

雖然馮特研究心理學的方法在後世被不斷地推翻、重塑,但他還是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他們將心理學推廣開來。所以,馮特“心理學之父”的稱號並非虛名。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

馮特的心理學主要是架構在對意識的分析上,而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則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概念——行為主義心理學。

他的行為主義又被稱作是“S-R”心理學,可以理解為刺激—反應心理學。在華生看來,心理學應該成為“一門純粹客觀的自然科學”,而且必須成為一門純生物學或純生理學的自然科學。

在華生提出的行為心理學理論中,心理學應當是對行為進行預測和控製,而華生研究心理學,想要達到的目標是通過收集資料,確定法則來實現的。

華生認為心理學研究的本質不在於人的內心,而是關乎人的行為。研究心理學則是為了對人和其他動物的可觀察行為進行研究,做出判斷。在華生看來,人類和其他動物,從根本上說,行為並沒有什麼差別,研究的手段也是相同的。

華生的行為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研究行為而不研究意識,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該是客觀觀察而不是自我內省,心理學的任務在於預測和控製行為。

華生的觀點在20世紀的美國心理學界占據主導地位。他的環境決定論對美國社會發生了廣泛影響。即便他之後退出學術界,中斷了學術生涯,他所創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也是影響深遠。

格式塔心理學:韋特海默

韋特海默是德國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1880年4月15日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1943年10月12日於美國紐約州的新羅謝爾去世。

在美國人華生提倡行為心理學的同時,韋特海默在大洋的另一端提出的新理論誕生了。“格式塔”這個術語是韋特海默首創的。所謂的“格式塔心理學”,是運用德文裏整體的意思取名。這個德國人主張從直觀上把握心理學現象,要把整體的結構動態看做心理學的本質。他還認為對於思維也應當進行深入的研究,反對構造主義學說。後來,他的同事科卡夫等人繼承並延續了他的學說。

精神分析學: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於1856年出生在弗賴貝格市,他發現在人的意識中存在著一個“無意識”的領域。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層麵分為三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隻有這種在無意識中被壓抑的感情和需要,才是驅使人去做某件事情的最原始動力。

總體說來,弗洛伊德對於心理學的貢獻是很大的,他在強調無意識思維的重要性時,證明了這樣的過程是如何影響夢的內容的。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對現代臨床心理學等科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分析心理學:榮格

榮格(1875~1961),出生於瑞士凱斯維爾的一個牧師家庭,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在世界心理學界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是現代心理學鼻祖之一。著作有《無意識過程心理學》、《心理類型》和《記憶、夢、思考》等。

榮格與弗洛伊德交往很深,在學術上相互影響,後來,榮格提出了自己的觀念——分析心理學。

榮格將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和“無意識”,他與弗洛伊德有相似的觀點,但也有區別,便是集體無意識的理論。

榮格提出了“情結”的概念,他認為許多情結是精神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與許多不好的情緒伴隨而生。榮格認為不應該去壓抑情結,而應該對抗並克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