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開家長會,家長和孩子們濟濟一堂。女兒的班主任十分幹練、敬業,且是我的老同事,把孩子交給她,自然是十分的放心。
班主任老師非常詳盡地向家長介紹了學校、班級、各位同學的情況,事無巨細,周到盡心。最後,還用PPT給家長和學生們放了幾段格言,勉勵孩子們多讀書,珍惜光陰。別的格言都很好,有一條,讓人心裏有些不安:
“雖然我們對於世界很渺小,但是,我卻是父母最大的驕傲。”
這想起不久前和朋友聊天,說到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她歎口氣:“唉,我就什麼也不是,渺小得像一粒灰塵……”其實朋友已經做得很不錯,事業有成,但是她說這話又是發自真心,顯然,她犯了妄自菲薄的毛病。
中國人是講究謙虛、低調的民族,最忌諱的就是“妄自尊大”。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少時和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晚年和沈佺期、宋之問相唱和。都主攻律詩,尤以杜工。這個人就很狂,狂到以為普天之下無人能出其右。臨死,別的詩人來看他,他歎口氣說:“我壓了諸公一輩子,我死之後,你們可以揚眉吐氣了。”事實上,他誰也沒有壓製住,充其量隻是洋洋大觀的文人天空裏的一顆小星星。倒是他的孫子杜甫,光耀千古,詩壓百代。杜審言的毛病就在過於妄自尊大,所以千載以下,仍舊被人笑話。
所以,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安靜做事,低調做人。這話的中心思想並不錯,錯就錯在,越過了一個度,就會由謙虛謹慎變成“妄自菲薄”。它和“妄自尊大”是做人的兩極,同樣不可取。
假如說妄自尊大是由於太囂張,掂不清自己的斤兩,那麼妄自菲薄就是由於太自卑,掂不清自己的斤兩。
忘了從哪裏看到一句話:“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是整個世界的死亡。”的確。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獨有的麵貌、個性、脾氣、性格、情感、思想,有自己獨有的親人,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去的獨特的世界,當他閉上眼睛,整個世界就隨著他一起沉入黑暗。而即使是一個所謂的微不足道的人的死亡,也會給他的朋友、父母、親人、愛人、友人,帶來無盡的孤獨和傷痛。
一篇小說寫一個無家的流浪漢,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每天把自己要來的一點飯,分出一半給流浪的貓狗。當他被一輛疾駛而過的汽車撞飛,停止呼吸,被人抬走之後,那些毛色淩亂肮髒的貓貓狗狗,還長久地在他出事的地方徘徊,哀鳴……所以,沒有誰真的是微塵。
諸葛亮要率軍出征,臨出發前,在《出師表》裏對蜀漢後主劉禪諄諄告誡,並沒有告誡他不要妄自尊大,而是告訴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他在告訴劉禪,不要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無足輕重,因而就胡作亂為,你一身牽係整個蜀國的安危。
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同樣如此,不要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無足輕重,或者自己這個人本就無足輕重,於是就無為或者胡為。你一身不但牽係著你一個人的安危,還牽係著一個家庭的安危,一個集體的安危,一個國家的安危,整個世界的安危……
這條格言的弊病就在於會引導孩子們自覺渺小,然後覺得幹什麼都沒用,就不如什麼也不幹;或者覺得自己既然渺小,那就幹什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就胡作亂為。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十分有害。
所以,這句看似十分有道理的話,其實卻是披著謙虛的外衣,裹著“妄自菲薄”的內核,流布越廣,毒害越深。我的朋友之所以妄自菲薄,未必不是由於從小受到的教育即是“我渺小,我對世界微不足道,我是微塵……”
那麼,做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契合現在的教育精神,實行賞識教育,告訴孩子們:你很重要,你代表著整個世界,由此去掉孩子骨子裏的自卑、迷茫,讓他們做人也做得舒展大度、神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