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商量了好久,幾乎把方方麵麵能想到的,都提出來商量了一通,最後才定下了具體計劃。並且由張讓親自執筆,寫下了第四道禪讓詔書,用了玉璽之後,給李勤送了去,眾人都很清楚,隻要這份詔書一到虎牢關,那麼李勤立即就會回師了!
數日之後,虎牢關。
李勤看著手中的的第四道詔書,笑道:“終於還是來了,洛陽離虎牢關如此之近,可傳聖旨的小宦官竟走了好幾天,看來張讓他們還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甚至還有些猶豫啊!”
賈詡就在他的身邊,聽了李勤的話,他道:“隻要咱們做好了準備,也就可以了,管他做甚?他再怎麼做好準備,也照樣是個死!”
李勤道:“都安排好了麼?”
賈詡道:“今晚召開軍事會議吧,然後明天你派人回信,後天我軍就啟程,在啟程的同時,派出典韋他們去!”
李勤點了點頭,他明白賈詡說的意思,這是為了防止消息走漏。他能往洛陽派斥候,張讓他們自然也會往虎牢關派細作,所以典韋他們一動身,細作立即就會知道,會向洛陽方麵報告,張讓自然也就會有準備了,說不定會想出什麼反製之法,以至橫生枝節,再出意外。可大軍啟程時,把典韋他們派出去,那就沒關係了,到時兵馬開動,亂七八糟的,不少事情都可以掩蓋住,事後就算是細作發現了異動,也來不及向張讓報告了。
待到了晚上,李勤召開軍事會議,他把所有的文官武將都召了來,把他接受禪讓的事說了出來。文官武將自然個個欣喜若狂,他們早就知道李勤會接受禪讓,但從李勤的嘴裏說出來,事情被確定了,他們的心這才安定下來,跟著李勤混,果然是前途無量,都要混成開國元勳了!
李勤對事情做出了安排,整個事情的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禪讓台上的事,隻要禪讓儀式舉行,並且結束,那他就是天下的主宰,新王朝的開創者了,另一個關鍵點在於離宮,離宮那裏是張讓等人最後的聚集之地,隻要在禪讓儀式開始之前,把離宮給攻破,那麼暗殺的陰謀也就破產了,可以保證禪讓儀式的正常舉行和結束!
離宮那裏,李勤派出了幾乎所有最強悍的武將,典韋和所有的金牌槍手統統都去,而他的身邊隻留普通武將,比如像許小泥這樣絕對忠心,可又沒有金牌槍手那樣強悍實力的人,以及所有的文官,負責聯絡傳遞消息的人自然是烏蛋子,斥候在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自然要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等安排好了各項事宜,李勤便和眾人商量起國號來,以及他登基之後,該如何賞賜各地的地方官,還有官服該用什麼樣的,官印還要重新鑄造,還要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科考,許許多多的事情,都要事先考慮好。
李勤對這些既重要又繁瑣的事情,有著很傳統的解決方法,那就是對著負責這些事的官員說,你辦事我放心,所以你放手去幹吧,有我給你撐腰……如此這般一番,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官員的工作熱情,又能讓他少操心,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去!
但有一樣事情,他不能交給別人去做,那就是國號要定成什麼,這可是大事,國號必須要由他親自來定!
李勤被封王,是夏王,所以他就想將“夏”做為國號,這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名字重合,一般來講,要查查祖宗十八代,以便和夏朝的君主扯上點關係,比如說李勤是某個夏朝君王的第多少多少代子孫!
賈詡道:“主公,夏朝的君主很多,最著名的有好幾個,但如果直接和大禹扯上親戚關係,似乎有點困難,沒法把族譜做成大禹的嫡傳,臣看不如說成是夏啟兄弟的直係,這樣既是大禹的子孫,但因不是嫡係,族譜便怎麼編……怎麼考證都成,這樣比較能讓後人心悅誠服!”
李勤哈哈大笑,搖頭道:“夏啟兄弟的後代,唉,真是難為你這麼個編法了,但我看用不著!我的江山得自大漢,是小皇帝讓出來的,所以直截了當地這麼說就成了,告訴後人,我不是篡位,我是因為禪讓得到江山,名正言順。至於小皇帝嘛,他曾是天子,又把天子之位讓給了我,我也是天子了,那麼他這也算是順天意行事了,就封他個順天侯吧,侯位逐代消減,直至後世子孫降到平民為止!”
文官武將連忙道:“主公大善!”
賈詡也道:“這樣辦,確實不錯,名正言順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