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政府的不當幹預
政府對金融活動的關係是,不能不幹預,又不能幹預過度,更不能不當幹預。而實際上,這種不當幹預還是非常多見的。
例如,政府主導型經濟體製下的重點扶持國有企業發展,一方麵會因為這種特殊政策造成資金非均衡配置,從而使得這種企業融資需求過度,反而產生對投入型經濟增長方式的依賴;另一方麵,又會降低銀行信貸資金投放質量,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還款困難,最終迫使中央銀行增加貨幣投放數量,造成通貨膨脹隱患。
④金融風險會造成哪些後果
比較小的金融風險還不至於構成金融危機,可是如果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以以下金融危機的方式出現:
a.銀行危機
銀行是負債經營典型,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吸收存款。如果發生收款人隨時隨地提取銀行存款的擠兌風波,就很可能會從個別銀行波及到整個銀行體係,產生危機,甚至引發倒閉。
b.貨幣危機
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加劇、企業經營成本上升,都會造成貨幣貶值。而貨幣貶值的結果必然促使政府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動用外彙儲備,兩者相互交織,就會動搖本國貨幣的內在價值。
c.債務危機
金融機構貸款無法按時收回並且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減少或停止向外繼續貸款,從而使得原有情形進一步惡化。這種情形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就會因為流動性不足形成所謂的“無力償付”危機。
⑤如何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
雖然金融風險本身並沒有好壞,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但毫無疑問,隻有把金融風險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才不至於讓它“壞了好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金融風險進行管理和監管。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監管在現代金融學上是兩個不同概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