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重燃戰火(2 / 2)

因此衛鞅以這個理由邀見魏卬,魏卬還是很相信的,更別說衛鞅當初在魏國出仕時,就與魏卬建立了不淺的交情。

於是魏卬便帶著數百名衛士,跑到河西的洛水長城一帶赴會。

穀簼<\/span>未曾想到,衛鞅埋伏了甲士,在魏卬赴會時居然把他抓了,旋即派出事先早已集結的軍隊,迅速攻破河西臨晉,繼而攻打河東。

當時魏卬都懵了,畢竟像這麼下三濫的做法,在當時堪稱史無前例,簡直是一點臉麵都不要了。

但不可否認,這種無恥的做法讓秦國占到了巨大的便宜,別說河西瞬間告破,駐紮於河東的魏軍也完全來不及反應,等到安邑反應過來,秦軍的先銳已經打到安邑了。

敵軍兵臨城下不說,主將還被敵軍主帥耍陰謀給俘虜了,當時安邑乃是整個河東的魏軍幾乎是焦頭爛額。

他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死守城池,然後派人求援,向大梁求援,向少梁求援。

不出一日,河東的求援就送到了少梁,送到了少梁城。

此時少梁有二相,老相邦東梁君因為年紀關係逐漸難以應付全國的事宜,因此李郃舉薦五年前搬至少梁的宋人莊周為相。

莊周原本不想出任相位,但架不住李郃暗下叫田襄子故意鼓動投奔少梁的宋民聯名請願——事實上不止是遷來的宋民推舉莊周,少梁本郡也有許多人支持莊周,包括墨者。

這也難怪,畢竟在搬至少梁的這幾年,莊周出於興趣使然,前後做過農夫、漁夫、酒工、匠人等十幾二十個差事,與尋常人幹一樣的活,唯有在空暇之餘才會取出攜帶的書籍觀閱,或者書寫文章,此時他那些工友才知道,原來與他們一樣一身是泥的家夥,竟是一位深不可測的飽學之士。

於是乎,莊周的名聲就在他那群數量龐大的工友中逐漸傳開了,繼而少梁本郡都知道了這麼一位奇人。

有這成千上萬人替李郃充當說客,縱使是莊周最終也因為怕麻煩而答應了。

不過他卻向李郃提出了條件,一個月隻幹三天,即每個月的初十、二十、三十,他到少梁宮去處理堆積的政務,其餘時間則放他自由。

李郃當然是一口答應,但此前對莊周印象頗好的東梁君,得知此事後卻頗為惱怒,私下斥責莊周為狂士,一直到初十的那一日,莊周穿著自己編織的麻衣、乘坐驢子來到少梁宮,僅花一日就將堆積了十日之久的政務通通解決,口說筆判絲毫不差,東梁君這才驚地倒抽冷氣,終於意識到這是一位奇才,再也不提要給這狂妄後生一點教訓的話。

自此之後,東梁君主要就負責處理一些緊急事務,其餘都留給莊周處理,壓力大大減輕,而莊周則因為他一個月隻當三日相邦,被少梁人稱為‘三日之相’。

當安邑的求援消息送至河東時,正巧莊周當差,別看他這段時間批閱各邑大夫的上奏猶如神助,但卻從未處理過這等緊急事態,於是連忙派人請來東梁君。

可問題是,東梁君也沒經驗啊,畢竟似秦國這次的舉動實在是太下三濫了,別說河東,少梁也始料未及。

那麼問題來了,少梁要按照承諾支援魏國河東麼?

東梁君緊急派人召見李郃,三人商議了一番,這邊還未做出決定,合陽大夫尹騭緊急派人送來消息,稱有一支數萬人的秦軍正在臨晉與合陽郡的邊界駐紮,安營紮寨。

尹騭派人一探領兵的秦將,好家夥,正是前幾年失去相位後在魏國銷聲匿跡的公孫衍,竟投奔了秦國,搖身一變成為了秦國的客卿。

秦國的將領,有那麼多李郃所熟悉的麵孔,秦王卻偏偏派與少梁有怨隙的公孫衍,而且是在這個節骨眼駐軍於合陽、臨晉的邊界,其中的威脅意味,昭然若揭。

當然,少梁亦不畏懼,當日李郃便集結軍隊,率五千陷陣士、三千少梁奇兵,並兩萬東梁軍,發兵合陽。

別看兵力仍遜於公孫衍的軍隊,但倘若真的廝殺起來,未必不能贏。

問題是,憋了足足五年的秦國,究竟有多少人渴望戰爭,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

盟約自然要履行,但在尚有選擇的情況下主動替魏國當炮灰這件事,李郃也自然不願。

“先看魏國的反應罷。”

隨著李郃一聲令下,他麾下兩萬八千少梁軍隊與數倍於他的公孫衍軍,對峙於合陽、臨晉邊界,雙方都保持著克製。喵喵尒説

半月後,消息傳到大梁,魏王勃然大怒,派使者敦促韓、趙、少梁三國,意再次組建四晉聯軍,討伐秦國。

第三次魏秦兩河之戰爆發。

。您提供大神賤宗首席弟子的大國將相李郃梁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