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有隱私,都有一塊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領地。隱私是人心靈深處最敏感,最易被激怒,最易刺痛的角落。所以在談話時,無論是在當麵還是在背後,都應回避這樣的話題。
個人的一些隱私問題,不能隨便亂談。此之謂“關心有度,交談有度”。如果在談話時,口無遮攔,什麼話都脫口而出,不慎觸及對方的隱私,很可能會激起矛盾。在交談時,該避免那些隱私問題呢?
1.不問收入。
在和別人聊天時,不問別人掙多少錢,而且跟人家收入有關的直接和間接的問題全部不能去問。收入問題不適合於交談。譬如,不可以打探人家有沒有買房啊,住房麵積多大啊,家住在哪個小區啊,因為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可以表示對方的經濟實力。再者,不能問人家經常出去旅遊嗎,出門時坐火車還是坐飛機,坐頭等艙還是坐經濟艙,旅行的時候喜歡住幾星級酒店啊。隨便向別人打探對方的經濟情況,可能會妨礙交際。一位有涵養的人在談話時,對這些細節一定要注意。
2.不問年紀。
談到年齡的時候,會讓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失去自信,或者有即將“到站”的感覺。所以還是不問別人這一問題為妙。尤其在和女性聊天時,最好避開這個話題。
3.不問家事。
有的人就不注意這個問題,喜歡和別人拉家常。熟不知,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的家庭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想告知他人的事情。
有一次,幾個同學在一起聚會,有位老兄 50 來歲了,就擺出老大哥的陣勢問班上最小的一位女同學:“孩子他爸呢?”他問了之後,那位女同誌一下子就不高興起來,憤怒地說:“死了!”原來她是離婚了。那位仁兄的一句話,勾起了別人的傷心處。
有些人在聊天時,就喜歡問別人你多大了,有對象沒有,結婚了沒有,有孩子了沒有??隨便跟別人談論這樣的問題容易弄巧成拙。
4.不問健康。
隨便與別人談到健康問題,有時很容易招惹麻煩。
一天,甲對乙說:“老金,你的臉色怎麼不大好啊?”乙說:“我最近工作比較繁忙。”甲不放心:“你是不是胃不大好啊?胃不好的人臉色都不好。”乙說:“我胃還行。平時比較注意飲食,營養也不錯。”甲繼續追問:“那你的肝呢?是不是肝有問題呢?”似乎甲非要給對方查出毛病不可,雖然是在關心對方,但是這種說法卻讓人不舒服,讓人覺得很晦氣。
5.不問經曆。
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因為一個人的經曆,就是他的背景,是和收入一樣的敏感。
首先不要談學曆。名牌大學的本科生,不應該問外校的學生是哪個學校的,萬一對方是專科生呢?萬一是非重點呢?萬一不是“正規軍”是“遊擊隊”呢?所以說,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讓別人不高興。
另外,不談從業經曆。不要追問別人以前在哪裏幹過啊、跟誰做事啊、是什麼職業。
6.不問籍貫。
籍貫問題一般也不問。一些北京人、上海人聽到別人有外地口音的時候,往往會說:“你不是北京人(上海人)吧,老家是哪?”這句話裏的優越感太強,別人會感覺你有排外的心理,感到不舒服。
以上幾點隻是普遍的談話隱私,在談話時還要注意看對象,分場合。例如,對學習不太好的小孩子就盡量不要談他的成績;對一個剛剛失業的人,就不要談工作狀況;對一個家庭不和的人,就不要談他的家人。
點睛妙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有不希望被別人揭曉的秘密,不論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何親密,都不要談論對方的隱私。
◆口才模板◆
怎樣回答不受歡迎的問題:
1.“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考慮一下吧。”
2.“我相信這是個私人問題,與這件事無關。”
3.“我30歲以後不再告訴別人我的年齡。”
如何應對謠言和閑話:
1.“事實會告訴我們真相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2.“如果這些話傳到上司(或者xx)那裏,我們大家都沒有什麼好處。”
3.“如果這不是真的,那麼這種事情就再也不會發生,是吧?”
4.“智者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問題,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問題,而不是隻用耳朵聽信別人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