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兒臨時變卦,沒去集市的事情,自然少不了被父母一頓打罵,當然這是晚上趙父他們回來之後的事情。

此時蘇曉也沒有心情再細嚼慢咽地吃早飯,隻是隨口將稀飯灌進了肚子,就去掀了豬食的鍋蓋。

蘇家的土灶總共有兩個灶眼,有一口鍋是專門煮豬食,此時那裏還冒著熱氣兒,是早上蘇母起來煮好放在那的。蘇曉隻要把豬食倒進桶裏,然後提到豬欄那,將豬食倒入食槽就行。

她家的那頭豬還小,剛抓來沒兩個月,吃不了太多,所以蘇曉的活並不重。

提著這一桶豬食,其實很吃力,要不是蘇曉前世一直在部隊裏,雖是個大夫,但也經常參加訓練,力氣自然不小。不過她剛重生回來,還沒有把身子鍛煉出來,還是花了不少心思。

豬圈就在西邊的草木棚那,那裏除了豬圈,還是一家人的廁所。

現在的農村還有的那種木質馬桶,生活廢水還是莊稼地裏的肥料,所以家家戶戶都舍不得浪費。廁所就在這豬圈後麵,每次上廁所必先經過豬圈。蘇曉剛重生回來的時候,用習慣了抽水馬桶,早就忘了當年上廁所的情景,一時之間倒沒適應,好久才找回當年的感覺。

看到她過來,小豬似乎知道自己的口糧到了,“哼哧哼哧”地就過來,抬著頭拿烏溜溜的小眼睛看著蘇曉,那小眼神裏似乎在說“小主人,快把食物給我,我好餓”。

蘇曉倒也沒遲疑,提起木桶,就將桶子裏的豬食倒入了小豬前麵的食槽中。

小豬“呼嚕呼嚕”地吃了起來,一臉地滿足感,看得蘇曉一陣直樂。

“蘭子。”過了會,傳來趙雪兒的喊聲。

蘇曉應了一聲,去廚房拿了一隻空簍子,背起就往外走。

天還早,兩人去不成集市,就相約一起去三動頭割豬草。

三動頭就在三河村村西過去兩裏地,三動頭是一座矮土山,聽說幾年千前三動頭是沒有山的,離這幾十裏地有一座高山,有一天神仙打架,把那邊的三個山頭給劈了下來,其中一座就落在三河村旁邊。因為當年那個故事,所以把這小土山稱為三動頭。

當然,這隻是傳說,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不可能隻是單單把山劈了那麼簡單。不過這個傳說一直在,大家也就當聽個樂子,誰還會去在乎真假。

三動頭這座小土山,別的沒有,就植被茂盛,聽說還有人在那邊挖到過人參,真不愧是被神仙劈下來的神山。

蘇曉她們去的隻是山腳,那裏的豬草割完一茬,又會很快就長滿,所以三河村村民最愛去那邊割豬草。

三動頭連著生產隊社員們的土地,蘇曉他們過去的時候,自然被勞作的社員看在眼裏。

“看,那不是蘇隊長家閨女的蘭子嗎?”

在地裏幹活的,可不隻有本村村民,還有來這裏插隊的知青。

知青點住的是以前荒廢下來的土屋,離蘇曉她們家遠,所以平時也不常看到。

知青們長得白白淨淨,又有一身的書卷味兒,跟村子裏的農民漢子不一樣,所以引得姑娘們看向他們的眼光滿是愛慕,平時裏就愛往知青點上湊。

要說到知識分子,她大哥才是真正的美男子,身上的知性氣質更讓他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魅力,如果不是早年去了省城,後來又一直沒有回來,蘇家的門檻早就被人踏破了。蘇家的基因好,男俊女美,走哪都是村子裏的一道風景線。

不過,蘇曉卻跟她們不一樣,她不愛去湊知青的熱鬧,也不像村上那些大姑娘喜歡白白淨淨的知青。她從來都是喜歡像她二哥這樣的直爽漢子,一直拿二哥的標準來找對象,對於文弱的男人從來都是看不上眼,這也是她不愛往知青點湊熱鬧的原因。

也因此,她在部隊裏認識的童剛。隻可惜,嫁給了他之後,卻等來的是他犧牲的消息。從此之後,她一門心思全在醫術上,再不提改嫁之事。

如今重生回來,更是對村子裏的小夥還有那些知青,沒半點想法,不是不合適,而是看不上。

“她可真漂亮。”有人說。

“是啊,那氣質都不像是農村姑娘,說她是城裏姑娘都有人信。”

“可不是,盛雪是我們這的一朵花了吧?跟她比,也就那樣。”

……

知青點議論紛紛,大家也都是過個嘴癮,卻沒人把這當回事,但是知青中卻有一人動了心思。如果把蘇曉追到手,是不是能盡快回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