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出手反擊(1 / 3)

是人都會生老病死,即便靠著馬良造成的蝴蝶效應多活了幾年,可是到了建炎五年的冬季時,老病纏身的老英雄宗澤還是帶著無盡的不甘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臨終前留下的遺言隻有四個字——過河,雪恥!

還好,因為馬良早就給宗澤安排好了接班人選,在同樣威名赫赫和忠心耿耿的李綱統領下,中原宋軍雖然因為宗澤的離世而哀聲遍地,卻並沒有因此出現任何動亂,沒有象曆史上因為宗澤的過世而人心離散,導致金兵乘機控製整個中原,趙宋朝廷惟一需要做出調整的,僅僅隻是把李綱的開封副留守頭銜,去掉一個副字而已,艱苦卓絕的河北抗金義師,也因此依然有著一個穩定可靠的後方。.伍2⓪.С○м҈

與此同時,因為馬良造成的影響,現在的天下形勢也和曆史上的南宋開國之初有著巨大的不同,而非常可喜的是,幾乎所有的不同,都是對於趙宋有利。

趙宋新朝廷與曆史上最大的不同就是財政情況,曆史上的南宋開國之初,因為金兵的窮追猛打,力量薄弱的趙宋朝廷能夠真正有效控製的地盤其實小得十分可憐,每年的財政收入隻有可憐的兩百多萬貫,其中一半以上還得用於朝廷的正常運轉,餘下的即便全部用於軍費,也不過區區的一百多萬貫,而當時光是嶽家軍一支軍隊,一個月的軍費開支都達到了接近三十萬貫。

鑒於當時的危急形勢,趙九妹不得不采取回易製解決軍費問題,就是允許軍隊經商和買賣、出租土地,自行解決軍費問題,而這種飲鴆止渴的手段有什麼後果不言而喻,那就是造成軍隊變成了軍閥化,中央政府對地方軍隊的控製力和約束力嚴重下降。如果不是趙九妹政治手腕過人,擅長借力打力讓各大軍閥互相製約,嶽飛、韓世忠、張俊和吳家兄弟等軍頭政治覺悟高,能夠做到團結一致,當時的南宋就很有可能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麵。

這個曆史位麵不同,赤旗軍的存在和宇文虛中舊部的全力支持,讓趙九妹有了一支能夠地方軍隊形成強力威懾的直屬軍隊;馬良做通了主戰派的思想工作後,態度一致的趙宋朝廷不必顧忌民心和影響,早早就跑到了相對比較安全的建康建立陪都,迅速加強了對江南大後方的控製,沒有象曆史上一樣在中原和淮南之間來回徘徊,白白浪費寶貴的梳理內政時間,遠比曆史上更早的完成了正常的國家運轉。

最關鍵的還是趙九妹的暫時低頭求和成功,為宋廷贏得了將近四年的喘息時間,沒象曆史上一樣被金兵逼得隻能是跑到海上求生,對地方徹底失控,最後再加上江南大後方躲開了戰火之災,這個曆史位麵上的趙宋朝廷,在財政方麵當然遠遠好於窮得幾乎要飯的南宋朝廷。

有了錢糧發軍餉,供給軍隊開支,趙九妹和馬良當然也就用不著實行隱患無窮的允許軍隊經商政策,同時也能有效的控製地方和軍隊,不必擔心軍隊指揮朝廷的情況,所以盡管趙宋朝廷財政赤字十分嚴重,不得不靠超發貨幣來掠奪民間財富,每次一起研究財政問題的時候,馬良和趙九妹都互相打氣道:“別擔心,困難隻是暫時的,等紅薯、玉米和土豆這些高產糧食大規模推廣種植後,我們就不用擔心賦稅收入和交子貶值的問題了。”

事實上趙宋朝廷大量推廣種植的高產作物,也已經開始收到成效,習慣了一畝地隻能收獲兩三百斤大米或者小麥,突然看到紅薯和土豆這些變態一畝地能夠收一兩千斤甚至三四千斤後,沒有一個農民和地主不是爭著搶著高價購買這些作物的種子種植,然後也果然獲得了讓他們喜出望外的糧食收獲,再加上玉米和土豆這兩款作物,還可以在原先無法耕種的山地和坡地上種植,又等於是廣泛擴大了宋軍控製地的可耕種土地,所以宋軍控製地的糧食產出爆發性增長,已經擺明了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牧草方麵也一樣,有了足夠的草料來源後,趙宋百姓不僅可以大量養殖在這個時代無比重要的耕牛,甚至還有了富餘的牧草在中原和江南飼養山羊,而當發現雞鴨魚兔同樣喜歡吃馬良弄來的新品種牧草後,趙宋民間又迅速出現了專門養雞養鴨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