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的這些指控,敘利亞從來都是姑妄聽之。逼得緊了,就對美國下個決心,寫份保證書之類的,讓美國放心。再不然,就派點軍隊保護一下美國大使館,免得一不小心就被轟了。不管敘利亞出於何種目的,它的確是正在為反恐事業添磚加瓦,在"9·11"之後幫助美國打擊"基地"組織,這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它還簽訂了多項反對恐怖主義的條約,不過,這一點點誠意顯然還不足以打動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
二美國與敘利亞,是朋友還是敵人不管美國是歇斯底裏地想搞垮敘利亞,還是和顏悅色地幫助利比亞,終究是為了利益。
蘇聯和美國這兩個一直都在明搶暗鬥,蘇聯為了能使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中東,積極支持中東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美國看到蘇聯已經開始對中東有所行動,毫不示弱,立即鼓勵中東建立一個"巴格達條約組織",用自己親手扶植起來的以色列,來牽製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一直以來都是敘利亞的眼中釘,美國幫助以色列也就是跟敘利亞過不去,這使本來就危機重重的美敘關係更為緊張。
美國自艾森豪威爾政府以來,就堅定地擁護以色列,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與所有反對以色列的國家反目成仇。其實所有國家都是逐利者,大家都跟在利益後邊跑得不亦樂乎。在利益麵前,從來都是亦敵亦友。敘利亞與美國也一樣,雙方明著掐,暗地裏也有一些合作,世事無絕對,在利益麵前更是沒有絕對。
敘利亞一直認為與美國存在糾葛是因為以色列沒有把軍隊從占領的阿拉伯地區包括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中撤離出來。說白了,美國是以色列的後盾,對以色列的幫助,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進軍阿拉伯領土,這是一種文明化的侵略,但本質一樣齷齪。美國的這種行為,讓阿拉伯世界恨由心生,中東地區也理所當然地變成了美國的心頭大患。
敘利亞在對抗美以聯盟的時候,蘇聯很積極地站了出來,與敘利亞保持了良好的戰略關係,為其提供了更多的武器裝備和經濟援助。在和蘇聯之間保持密切關係的同時,敘利亞並沒有放棄美國,而是周旋在兩個國家之間,以獲取更多的幫助和好處。
在美國的助陣之下,敘利亞壯大了自己的膽子,收回了1973年戰爭中失去的國土以及1967年被以色列占領的庫奈特拉城和赫爾蒙山的一部分。在這種雙方友好的情況下,阿薩德於1974年6月,在大馬士革接待了尼克鬆總統,並且立即恢複了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但是在1982年以色列進攻駐紮在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的時候,美國無法再玩轉於3個國家之間,時勢讓它必須忍痛放棄其中的兩個。美國知道,一旦選擇了其中的一個,就等於向其他兩個國家遞出戰書。果然,當美國準備支持以色列的時候,敘利亞就開始譴責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恐嚇他們,並且還通過對以色列的戰略合作,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金錢、政治等幫助。
美國角色的轉變,再加上敘利亞不斷出現的恐怖活動,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1983年12月4日,美國的幾架飛機襲擊了敘利亞在黎巴嫩貝卡穀地的防空導彈陣地,12月13日和14日美國艦隊又襲擊了敘利亞的軍事設施。顯然,美國在警告敘利亞,如果敘利亞繼續我行我素,下次轟炸的就不是軍事設施了。不過美國忘了,天不怕,地不怕一向是敘利亞的作風,那種精神不是導彈能毀滅的。阿薩德下令還擊美國從陸地、海上或空中對駐紮在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的攻擊。
這是美國與敘利亞的第一次軍事衝突,雖然這次衝突的意義不是很大,可是看得出美國在中東的炮艦政策。美國對敘利亞進行恐怖主義製裁,也說明,敘利亞在一個關鍵區域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東戰略格局的轉變以及冷戰的開始,讓美國更加積極地去打理中東這塊地方,並且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中東新秩序"和對地區事務的主導權,還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在中東建立了安全保障體係;積極推進阿以和平進程,尋求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方案。美國利用多邊或是單邊的力量,積極打擊中東地區反美勢力,壓製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中東的擴張,大力擴展美國與中東的經濟聯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