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華靜言

衛計委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中國爸爸對“父親的角色發揮不足”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日發布了《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通過對全國1624個村(居),3萬多個家庭,涉及18萬多人的調查顯示,家庭規模小型化,2-3人的小家庭占六成以上,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但父親在照料和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這方麵有待改進提高。

全家“流動”留守兒童減少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這是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全國性家庭追蹤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家庭發展在諸多方麵都經曆著深刻的變化。

我國的家庭規模趨於小型化,家庭類型多樣化。2人家庭、3人家庭成為家庭類型主體,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單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態不斷湧現。

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成為常態家庭模式。流動家庭的比例接近20%,農村留守兒童占比超過1/3,留守婦女占比超過6%,留守老人接近1/4。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司長王海東介紹,通過流動人口調查發現,改革開放初期,流動都是中青年的男性勞動力,這幾年的發展是家庭化流動趨勢明顯,夫妻共同流動。近幾年是夫妻共同流動和夫妻帶著孩子流動的趨勢越來越加強,所以現在留守兒童數量是在逐漸減少的。

新家庭計劃打造“好爸爸”

調查表明,父親在照料和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父母雙方共同照料兒童日常生活的隻占7.5%,共同教育的隻占11.7%,而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父親的角色發揮不足。

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司長王海東指出,父親在兒童成長、發育的最關鍵時期角色缺失,而這個時候最需要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特別是父親的作用。流動人口當中有一些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親子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在當前流動人口比較多、流動家庭將近20%的情況下,父親的作用、角色發揮是不足的。

王海東表示,現在正在開展一項“新家庭計劃”,其中就有家庭科學育兒,通過培訓社區工作人員和家長,請一些專家培訓家長和監護人,如何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科學養育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第一座學校,這個環節的教育非常重要。“新家庭計劃”針對家庭的科學育兒,怎麼做好父親、怎麼扮演好父親的角色都有專門的培訓,相信會對改善這方麵的問題發揮作用,會對家庭育兒有所支持和幫助。

城鄉家庭收入最高差18倍

調查結果還顯示出,城鄉家庭收入差距明顯,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農村家庭間的收入不均等程度大於城鎮家庭。此外,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和功能差異明顯。農村社區提供的各項公共服務比例明顯低於城鎮社區,基礎衛生設施亟待改進。

反映在養老方麵,照護和醫養結合需求較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員,養老服務的需求集中在健康醫療方麵,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較大。

此外,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計劃生育家庭在經濟狀況、健康管理、代際互動等方麵均,明顯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

據悉,此次調查共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321個縣(市、區)、1624個村(居)的32494個家庭,登記人口184439人,獲得了社區、家庭及其成員在人口、經濟、社會、健康、計劃生育等方麵的基礎信息,並深入了解了流動家庭、農村留守家庭和計劃生育家庭等家庭形態的發展變化。

七嘴八舌

@Missolitary:生育假都沒有,怎麼照顧?!

@律夥伴:

單純分析中國爸爸沒有照料好兒童是不切實的。要考慮到中國爸爸在家庭中一般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我國目前的社會福利及保障體係等一係列問題都製約著中國爸爸在兒童教育中的發揮。

@雷同子:

新快報記者華靜言

衛計委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中國爸爸對“父親的角色發揮不足”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日發布了《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通過對全國1624個村(居),3萬多個家庭,涉及18萬多人的調查顯示,家庭規模小型化,2-3人的小家庭占六成以上,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但父親在照料和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這方麵有待改進提高。

全家“流動”留守兒童減少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這是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全國性家庭追蹤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家庭發展在諸多方麵都經曆著深刻的變化。

我國的家庭規模趨於小型化,家庭類型多樣化。2人家庭、3人家庭成為家庭類型主體,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單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態不斷湧現。

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成為常態家庭模式。流動家庭的比例接近20%,農村留守兒童占比超過1/3,留守婦女占比超過6%,留守老人接近1/4。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司長王海東介紹,通過流動人口調查發現,改革開放初期,流動都是中青年的男性勞動力,這幾年的發展是家庭化流動趨勢明顯,夫妻共同流動。近幾年是夫妻共同流動和夫妻帶著孩子流動的趨勢越來越加強,所以現在留守兒童數量是在逐漸減少的。

新家庭計劃打造“好爸爸”

調查表明,父親在照料和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父母雙方共同照料兒童日常生活的隻占7.5%,共同教育的隻占11.7%,而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父親的角色發揮不足。

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司長王海東指出,父親在兒童成長、發育的最關鍵時期角色缺失,而這個時候最需要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特別是父親的作用。流動人口當中有一些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親子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在當前流動人口比較多、流動家庭將近20%的情況下,父親的作用、角色發揮是不足的。

王海東表示,現在正在開展一項“新家庭計劃”,其中就有家庭科學育兒,通過培訓社區工作人員和家長,請一些專家培訓家長和監護人,如何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科學養育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第一座學校,這個環節的教育非常重要。“新家庭計劃”針對家庭的科學育兒,怎麼做好父親、怎麼扮演好父親的角色都有專門的培訓,相信會對改善這方麵的問題發揮作用,會對家庭育兒有所支持和幫助。

城鄉家庭收入最高差18倍

調查結果還顯示出,城鄉家庭收入差距明顯,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農村家庭間的收入不均等程度大於城鎮家庭。此外,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和功能差異明顯。農村社區提供的各項公共服務比例明顯低於城鎮社區,基礎衛生設施亟待改進。

反映在養老方麵,照護和醫養結合需求較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員,養老服務的需求集中在健康醫療方麵,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較大。

此外,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計劃生育家庭在經濟狀況、健康管理、代際互動等方麵均,明顯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

據悉,此次調查共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321個縣(市、區)、1624個村(居)的32494個家庭,登記人口184439人,獲得了社區、家庭及其成員在人口、經濟、社會、健康、計劃生育等方麵的基礎信息,並深入了解了流動家庭、農村留守家庭和計劃生育家庭等家庭形態的發展變化。

七嘴八舌

@Missolitary:生育假都沒有,怎麼照顧?!

@律夥伴:

單純分析中國爸爸沒有照料好兒童是不切實的。要考慮到中國爸爸在家庭中一般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我國目前的社會福利及保障體係等一係列問題都製約著中國爸爸在兒童教育中的發揮。

@雷同子:

新快報記者華靜言

衛計委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中國爸爸對“父親的角色發揮不足”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日發布了《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通過對全國1624個村(居),3萬多個家庭,涉及18萬多人的調查顯示,家庭規模小型化,2-3人的小家庭占六成以上,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好於非計劃生育家庭。但父親在照料和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這方麵有待改進提高。

全家“流動”留守兒童減少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中國家庭發展追蹤調查”,這是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全國性家庭追蹤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家庭發展在諸多方麵都經曆著深刻的變化。

我國的家庭規模趨於小型化,家庭類型多樣化。2人家庭、3人家庭成為家庭類型主體,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單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態不斷湧現。

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成為常態家庭模式。流動家庭的比例接近20%,農村留守兒童占比超過1/3,留守婦女占比超過6%,留守老人接近1/4。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司長王海東介紹,通過流動人口調查發現,改革開放初期,流動都是中青年的男性勞動力,這幾年的發展是家庭化流動趨勢明顯,夫妻共同流動。近幾年是夫妻共同流動和夫妻帶著孩子流動的趨勢越來越加強,所以現在留守兒童數量是在逐漸減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