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局局長被殺事件(1 / 3)

1江州,地處長江中下遊,東瀕杭州灣,西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接,共同構成以江州為龍頭的中國重要經濟區“新三角經濟圈”。江州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曆史古跡,江南的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江派文化。

江州是中國最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和國際都會,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亦為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GDP總量位居國城市三甲,在亞洲僅次於東京、大阪和上海。

來過江州的人都知道,江州夜景是誘人的,火樹銀花不夜天,霓虹燈彩一條街,一棟棟的建築宛若燈光聚照下的水晶工藝品。五彩繽紛中折射著江州的時尚、江州的萬種風情。

距離江州西三十公裏的郊外,一座廢棄的工廠煙囪上,一個頭帶桶形禮帽,身穿一件黑色晨禮服的人,正靜靜的凝視著遠處的江州。他看上去更像一位19世紀的歐洲紳士在欣賞著一件水晶巨作。

令人詭異的是他帶著一張金色的麵具,眼睛似哭,嘴巴卻彎彎如笑。麵具的金屬質感,折射著幾十裏外江州的星輝。

較之遠處的繁華,紳士腳下這座占地66萬平方米的工廠卻好似一座陰森的鬼城。

這一處廢棄的酒廠,2005年的時候因為經營不善導致工廠倒閉,之後因債務抵押,土地被收歸國有。

再後來由於市政府還沒有將城市規劃向東延伸,所以就被擱置在了這裏無人過問了。

不過這種無人問津好像在今晚要被打破。在那條延伸向城裏的那條漆黑馬路上,兩盞刺眼的燈光緩緩推來,很快汽車發動機發出的那種微弱“突突”聲伴隨著碎石子被碾壓的劈劈啪啪聲,越來越近。

鬼蜮的寂靜就此被打破,同時也吸引了煙囪上的紳士,他身影一晃,隱入夜幕。

一輛小轎車在工廠那扇破舊的大門前停了下來。車上的人沒有熄火下車,而是將車廂內的頂燈打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的麵孔顯現了出來。

說到他,可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他叫弘蓮笙,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可是如果你去翻閱九年義務教育的曆史課本時,總編輯一欄中,弘蓮笙這個名字絕對排在第一位。

他是國內著名的學者,曆史學家,教育家。江州市建國以來第三任文化局局長,中國文聯會原副主席、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江州市文聯原主席、江州市文聯名譽主席、江州市圖書館館長、江州市第十、十一屆政協委員,第十二、十三屆政協常委。著作有《非傳統宗教史》、《三國類編》等,最著名的則是他著重搜集有關三國時民族的曆史與三國宗教的曆史的資料,進行研究,參考了二百多種書,寫成《太平同化記》一書。

此書一經出版,在中外學術界引起巨大轟動,矛盾先生曾以“石破天驚”四個字來稱讚這本書。

可我們的問題是,這樣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為何會在午夜獨自來這麼一個地方?這個答案隻有他知道。

弘蓮笙在等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

他要將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交給那個人,是在他數十年對曆史研究中發現的一個秘密,也是他之所以選擇來江州市做工作地的真正原因。

江州有一座全國最大的圖書館,這裏的典藏瀚如煙海。這裏的典藏來源要追溯到清末,由於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嗜書如命的鹹豐皇帝再舍棄一切逃生的時候卻秘密下旨要將典藏在宮裏的各種珍貴古本全部運輸出來安置在了江州。再後來由於日軍侵華,各處圖書又相繼流入江州。在建國之後江州便成為全國藏書最多、涉及麵最廣的圖書館。據說現在流傳在市麵上的許多書的善本都來源於此。

弘老就是憑借著這座圖書館解開了一個埋藏兩千多年秘密。這個秘密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所以他將這個秘密告知了“組織”,組織在昨天將指令放在他的辦公桌上。

說道這封指令,弘老就覺得有一絲恐懼,在他在座位上打了個盹的時候,這封裝有指令的信封就出現在了他的辦公室。而他辦公室的門卻是反鎖著的。他也問過館裏的人,並沒有人進過他辦公室。

指令隻有八個字“明夜淩晨,南郊酒廠。”

弘老知道組織是要求他明天把東西轉出去,地點就是南郊那座廢棄的酒廠,他還知道組織的人會在哪裏等他。不,準確的說是在等那些東西。

而他現在就在等那個組織安排的人。

弘老縮起脖子向車外探望,兩道車大燈射出的光芒推向遠處,卻始終衝不破黑暗。

看看腕上的表,時間就快到了,可是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

“怎麼還沒來?”人上了歲數難免有些時候就會自言自語,“時間馬上就到了。要是再不來,家裏的老伴該擔心了。”自從兒女相繼成家之後,偌大的房子就剩下他和老伴兩個人了。

他正嘀咕他的老伴,老伴的電話就打來了。

“喂!老弘啊!這都快十二點了還沒忙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