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的第二代祖師慧可,有一天對達摩說:“我的心裏很不安,請老師為我安心。”
達摩說:“你把心拿出來,我替你安。”
慧可想了好一會兒說:“我已尋覓過了,可是找不出來。”
達摩說:“好,我已把你的心安好了。”
在這麼一個簡短的對話中,慧可豁然領悟到自心本來就是安和的,所有的不安是在生活上妄加挑剔、強作追求所造成的啊!唐朝香嚴智閑禪師,有一次考問弟子說:“有一個悟道的人,他口銜著樹枝,腳無所踏,手無攀附,掛在千尺懸崖上。這時,忽然有一位求道者來問佛法大意是什麼。如果開口回答,就要跌落深穀,丟掉性命;如果不回答,則違背出家人隨時慈悲開示的本分。在這種情形下,他該怎麼辦?”當時在座的大眾,都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回答。其中有一位叫招上座的學生便說:“老師,先別問他咬在樹上怎麼辦,我倒想先問他為什麼要上樹去自尋煩惱?”
在反問的話裏,招上座已經點出:人為什麼要自討苦吃,爬到危險的樹枝上,用口咬著樹枝,驚恐萬狀,憑空惹來那麼多困擾呢?引申開來說就是,人為什麼要為了名利地位而赴湯蹈火,惹起那麼多的煩惱和不安呢?其實,人類是很會自尋煩惱的。我們明明知道別人不肯認輸,卻偏偏要別人投降,所以才有了戰爭;明知別人不一定會讚美自己,但卻想盡辦法要得到別人的青睞和讚譽,於是使生活陷於失望困頓之中。
招上座能夠這樣反問他的老師,表示他已經開悟,能從許多煩惱障和所知障中解脫出來,不再陷入虛幻與造作,自尋煩惱了,他懂得去過逍遙單純的生活。
禪之心語:
香嚴智閑曾作一首偈子:子碎母啄,子覺母殼。子母俱忘,應緣不錯。同道唱和,妙雲獨腳。
這首偈子是說,人就像小雞的孵化一樣,無需爭論是小雞自己啄破蛋殼,還是母雞替它啄開,重要的是自己要從既有的防衛意識中解脫出來,醒覺過來。精神生活是不能摻雜挑剔的,更沒有必要為自己尋求合理化、充麵子、畏首畏尾。隻有以平常心去生活,真正回歸到純真的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無人而不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