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決定著實踐,意識是行為的基礎。沒有創新的思維意識,就不可能產生創新的任何作為。創新者往往是根據人生發展的需要,首先產生創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動機,並在創造中表現出自己的意向、願望和設想。這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產生的前提。
創新意識是創造性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起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具有創新意識,實際上是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便是擁有了最新的知識,也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在新的時代,由於新舊事物更替速度倍增,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必須順應形勢的需要,對各種事物多用另一種眼光審視它,多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
愛因斯坦曾經分析創造的機製:由於知識的繼承性,在每個人的頭腦裏都容易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當某一經驗與這一概念世界發生衝突時,驚奇就會產生,問題也開始出現。而人們擺脫“驚奇”和消除疑問的願望便構成了創新的最初衝動,因此,“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前提。
這個“提出問題”的環節,對我們來說可能非常困難。也許你認為個人的觀念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容易隨各種環境、形勢、條件等變化而變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相反,一旦某種觀念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要改變或是放棄這種觀念將是異常艱難的。因此在現今時代,新事物、新觀點、新概念的出現是如此之多,更新又是如此之快,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受到“更新”的劇烈衝擊。我們要接受別人的更新,就必須更新自己原有的東西;我們要挑戰,要競爭,要勝利,就更需要更新自己原有的東西。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最高目標是要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因此,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別人忽略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不僅僅是在科學上,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項事業中獲得成功,都必須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學會用別人忽略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經過長期地培養。我們在接觸事物、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敢於打破常規,從別人認為是荒誕的、離奇的、不可思議的角度出發想問題,大膽引進新的東西。
人生之禪:
隻要我們有意識地積極鍛煉自己多角度、多維度、多種類地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創新意識就會逐漸地紮根於我們的頭腦之中,我們也會自覺不自覺地以創新的眼光安排、設計人生的一切。
一個憑借習慣書寫人生的人,永遠隻能跟在別人的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