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徑項目簡介
(一)田徑運動的起源
遠在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在和大自然及禽獸的鬥爭中,不得不走或跑相當長的距離,跳過各種障礙,投擲石塊和使用各種捕獵工具。在勞動中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躍和投擲的各種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有意識地把走、跑、跳躍、投擲作為練習和比賽形式。田徑運動是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是從人類生存生活、生產勞動基本技能的走、跑、跳、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現代運動項目。田徑運動包括男女競走、跑跳、投擲等40多個單項,以及由跑跳、投擲部分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百餘年來,世界各國對田徑運動的稱呼不盡一致,但是,對田徑運動的定義大同小異,田徑運動的內容也基本相同。隨著田徑運動的迅速發展和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性競賽增多,國際學術交流頻繁,人們對田徑運動的認識也不斷加深。根據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簡稱國際田聯,英文縮寫為IAAF)《田徑手冊》(2002—2003年)第二章“國際田聯章程”第一條,田徑運動定義為“徑賽和田賽運動,公路跑、競走和越野跑”。可見,田徑運動包括田徑場內的田徑運動內容,也包括場外的田徑運動內容。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了第一屆古奧運會,從那時起,田徑運動就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1894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現代奧運會組織。1896年在希臘舉行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田徑的走、跑、跳躍、投擲的一些項目,被列為大會的主要項目。至今已舉行的各屆奧運會上,田徑運動都是主要比賽項目之一。田徑運動是基礎。田徑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對增強中華民族的體魄和提高田徑運動水平都至關重要。田徑是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之一,也是曆史最悠久的運動項且。田徑與遊泳、射擊被視為奧運金牌三大項目,46枚金牌也是奧運金牌最多的項目,“得田徑者得天下”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二)我國田徑運動的發展
我國田徑運動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田徑運動引進和開展的階段(1910—1948年)。
由於當時經濟十分落後,民不聊生,戰事頻繁,田徑運動開展得很陰,成績很差。但從曆史發展角度看,它具有三個方麵的重要成就。第一,引進、學習和開展了現代田徑運動。中華民國第一、第二屆全運會(1910年、1914年)田徑賽的組織、規程、規則的製定和裁判員、工作人員等,大多是外籍教士包辦,徑賽距離和田賽成績都采用英製單位。1924年第3屆全運會田徑賽開始由中國人自己主辦,徑賽距離和丈量田賽成績都采用了米製單位。這些不可缺少的引進和學習,是我國現代田徑運動的開端,也是早期田徑工作者在我國田徑史上做出的重要貢獻。第二,中華民國第四、第五屆全運會(1930年、1933年)田徑賽較早地設立了女子比賽項目(1930年6項、1933年11項)。1928年的奧運會開始設立女子比賽項目5項,1936年也僅6項。這個事實表明,我國早期田徑工作者較早地重視和設立女子田徑比賽項目,努力地開展女子田徑運動。這在長期深受封建思想統治和影響的國度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它對中華民國女性的解放,對今日中國女子田徑運動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也是一個曆史性的因素。第三,中國短跑運動員劉長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公開聲明拒絕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不畏強權的高尚情操,獲得世人敬佩與讚揚,為中國運動員做出了榜樣。
第二階段為田徑運動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階段(1949—196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田徑運動獲得了迅速普及與提高。國家和各省、市、自治區都為普及與提高田徑運動競技水平創造了各種條件。例如,大量增設田徑場館、現代器材;國家體委和許多省市成立體育學院和體育係科,大量培養田徑教學、訓練、科研、管理人才;相繼建立很多體育學校和業餘體育學校(其中都有田徑班),大、中、小學的田徑運動獲得廣泛的普及和提高,培養出了一些優秀田徑運動員,並且有的運動員開始向世界田徑運動高峰攀登。1957年,鄭鳳榮以1.77米的成績,創造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震動了世界田壇。1959年第一屆和1965年第二屆全運會田徑賽都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運動成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7年裏,我國男女跳高、跨欄以及女子鐵餅等項目,培養出了一批世界水平的運動員。1965年,我國已有50多名運動員的成績達到了1964年第十九屆奧運會田徑項目報名標準。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有些田徑項目的成績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這個時期,我國田徑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主要是與當時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亞洲運動員比賽、交流,與西方田徑運動員比賽的機會很少。但在這個時期,我國翻譯出版了蘇聯、美國、日本等國的一些田徑專著,也發表了我國很多田徑專家學者的專著、論文等,編寫出版了我國體育院、係的田徑運動教材。田徑運動的技術教學、訓練和學術研究都很活躍,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第三階段為田徑運動遭遇浩劫,運動水平顯著下降階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許多省市田徑隊被解散,許多田徑教師、教練員、科研人員遭到批判;否定和銷毀了田徑教材、論著,取消了裁判員、運動員等級製度,有些田徑場館變成了會場、田地,田徑比賽幾乎完全停止了。許多有才能、水平較高、正向田徑運動高峰攀登的運動員夭折了,給中國田徑運動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致使我國本已與世界田徑運動水平縮小的差距又拉大了,男女分別落後大約25年和20年。
第四階段為田徑運動迅速恢複發展,開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階段(1977年至今)。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廣大田徑工作者積極工作,青少年田徑運動得到迅速恢複和開展,運動員刻苦訓練,對科學訓練的認識達到較高的水平,參加世界性、國際性比賽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增多,我國田徑運動開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1983—1984年我國運動員朱建華分別以2.37米、2.38米、2.39米的成績,連續三次創造男子跳高世界紀錄。同期,閻紅、徐永久打破女子5公裏、10公裏競走世界紀錄。1984年,我國運動員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朱建華獲得男子跳高銅牌,田徑共得24分。1988年第二十四屆奧運會上,李梅素獲女子鉛球銅牌,田徑共得14分。1990年第十屆亞運會,我國田徑運動員共獲29枚金牌。1991年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黃誌紅和徐德妹分獲女子鉛球和標槍的金牌。1992年第二十五屆奧運會,陳躍玲獲女子10公裏競走金牌,中國田徑運動員實現了在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黃誌紅獲鉛球銀牌;曲雲霞和李春秀分獲女子1500米和10公裏競走銅牌。1993年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我國女子田徑運動員獲得4金、2銀、2銅獎牌的優異成績。中國女子田徑運動員一時成為世界田壇的一支勁旅。1993年我國第七屆全運會上,曲雲霞以3分50秒46的成績創造了女子1500米世界紀錄;王軍霞以8分06秒41和29分31秒78的成績分別創造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世界紀錄。這是我國田徑運動成就輝煌的一年。1994年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我國田徑運動員共獲22枚金牌。1995年第五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僅有黃誌紅獲女子鉛球銀牌。在這一年的國際、國內田徑比賽中我國運動員成績平平或下降。隻有同年10月在南京舉行的城運會上,王軍霞長跑水平的逐漸恢複和新秀薑波等的出現,給我國田徑運動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上王軍霞獲女子5000米金牌,10000米銀牌。有8名田徑女運動員進入前8名,田徑共得41分。男子田徑比賽成績平平。1997年8月第六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田徑運動員獎牌數為零,令國人擔憂。1997年10月我國第八屆全運會田徑賽多數項目成績大幅度提高。女子中長跑運動員薑波以14分28秒0的成績打破女子5000米世界紀錄,薑波等還衝擊並逼近了1500米世界紀錄,遼寧、山東、河南、雲南還有一批女子中長跑新秀出現,再令國人振奮。1998年12月第十二屆亞運會上,我國田徑運動員共獲15枚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田徑第一次有男女選手同時奪取金牌,劉翔在110m欄,以12秒91打破奧運會紀錄,邢慧娜在女子10000米中奪冠。2006年劉翔在洛桑以12秒88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07年在大板世錦賽以12秒95成績奪冠。2008年奧運會張文秀獲得鏈球銅牌、周春秀獲得馬拉鬆銅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20公裏競走陳定打破奧運記錄奪冠,王鎮季軍,幾十年來,我國有近30名優秀選手分別創造男女跳高、女子中長跑、競走、撐竿跳高、三級跳遠和110米欄的世界紀錄或世界青年紀錄,培養出一批如朱建華、王軍霞、曲雲霞、張文秀、劉翔、邢慧娜等世界影響較大的運動員,同時也造就了黃健、胡鴻飛、馬俊仁、孫海平、孫荔安等一批世界著名教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