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難美性項目簡介(1 / 2)

一、體操項目簡介

(一)體操運動的起源

體操是一種徒手或借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體育項目。中國古代體操有兩類:一類是強健筋骨預防疾病的體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藥學名著《黃帝內經》中的“導引養身術”。出土的導引圖,距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肢體運動、呼吸運動、器械運動等。另一類存在於古代樂舞、雜技、戲劇和流傳於民間的技巧運動中。現代體操的正式名稱是競技體操,它是體操的一個分支,簡稱為體操。這是一項在規定的器械上,完成複雜、協調的動作,並根據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體操”是對所有體操項目的總稱。依據目的和任務,體操可分為基本體操和競技性體操兩大類。

基本體操是指動作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的一類體操,其主要目的、任務是強身健體和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它所麵對的主要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最常見的有廣播體操和為防治各種職業病的健身體操。而競技性體操從字麵上就可以看出,是指在賽場上以爭取勝利、獲得優異成績、爭奪獎牌為主要目的的一類體操。這類體操動作難度大、技術複雜,有一定的驚險性,從事這類體操訓練的主要是運動員。

(二)體操運動的發展

體操源於古希臘語,其意大利語為“裸體技藝”,因為他們當時都是赤身裸體進行操練的,後被歐美國家采用。中國則稱為“體操”。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不同。

1969年春,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的南坡,整理和發掘了14座漢墓。在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盤西漢時期的樂舞雜技陶俑。這盤群俑中就有四個在做體操的表演,其中兩個對稱做倒立,兩個在做躬彎。而且東漢時期,華佗受動物啟發而研製的“五禽戲”,雖然針對強身健康的目的而設計,但其優美的動作已經可以看出體操的端倪。

唐宋以後,體操運動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雙人和集體動作,許多複雜的翻騰動作和雜技表演結合在一起。

至於器械體操,遠在東漢時期,我國民間就有“杠力功”,很類似現代的器械體操。現代體操起源於18、19世紀。當時歐洲先後出現德國、瑞典、丹麥等體操流派,它們不僅推動了體操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也為現代體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把體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體操項目傳入中國,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當時體操運動十分落後,沒有群眾性的體操活動。

晚清末年,在“洋學堂”中,在維新派改革發展的學校中,和民革時期資產階級改革的教育課程標準中設立有體操課,可以說是今天體育課的前身。但是,幾十年間隻在1924年第三屆全運會上才舉行過一次項目不全的全國性的體操表演。

體操成為專門的體育比賽活動,特別是成為競技性體操,經曆了一段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以奧運會體操比賽記載為例,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設立了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和單杠項目,還有爬繩。但沒有自由體操項目,也隻有男子體操比賽。

在以後的奧運會上,體操比賽先後增設了火棒操(後改為輕器械體操)、瑞典式體操、歐洲式體操等體操比賽。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增設了自由體操,使競技體操初具規模。1936年柏林第11屆奧運會上,體操比賽才真正形成男子6項比賽;輕器械體操、瑞典式、歐洲式等體操比賽則從男子體操比賽中取消。這次奧運會還開設了女子體操比賽項目,但女子比賽項目的完善與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屆羅馬奧運會才完成的。

Tip:收藏+分享現代體育觀賽禮儀,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