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格鬥對抗性項目簡介(1 / 3)

一、拳擊項目簡介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餘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主要手段。拳擊和射箭都是人類古時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強健體魄而可以於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而在弓箭未麵世前,人類則要以拳頭和腿腳來進行自衛。這是拳擊的雛形。最早見於曆史記載是公元前四十世紀的埃及。

到了公元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複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並把冠軍保持了十一年之久,因此他獲得了“無敵將軍”的美稱。當時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後來他創立的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菲格死後,他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1704—1789)則繼承了他的拳擊事業。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1734年8月16日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麵,製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並被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在1747年設計了拳擊手套,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了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為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時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製,直至其中一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1838年在布勞頓最初製定的規則基礎上,英國製定頒布了新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此規則最後在1839年被用在了拳擊比賽中。1853年還對這一規則進行了修改,禁止拳手在比賽時用足踢蹬、頭撞、牙咬等低級動作,並規定拳擊台四周用繩圍起。1867年,英國倫敦業餘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士伯利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保證人,並把它命名為“昆士伯利拳擊規則”。例如比賽必須使用手套的規定,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國拳擊愛好者的努力,為推動和促進現代拳擊比賽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80年英國業餘拳擊協會正式在倫敦成立,從此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1881年舉行了第一次英國錦標賽。這個規定才最終在拳擊比賽規則中確定下來,並被所有的拳擊比賽所采用。1892年9月7日約翰·L.薩裏班和基姆·哥培德戴著五盎司重的拳套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級冠軍賽。

1896年第一屆現代夏季奧運會中,由於來自希臘的君王認為拳擊太過於暴力、危險而且不人道,因此不批準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中。但在1912年舉行瑞典斯德哥爾摩夏季現代奧運會中,由於瑞典的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拳擊曾一度消失於奧運會的大家庭。直到1920年拳擊運動才再次被列入到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2012年,1924年第8屆奧運會前夕成立了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同年的奧運會上參加這個項目的隻有美國這一個國家的44名運動員,所以自然地獲得了本屆所設七個級別的所有冠軍。1946年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成立。到了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就有來自五56個國家的290名運動員參加。2008年世界業餘拳擊聯合會改稱為世界拳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