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女真族
女真族是生活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原生活在鬆花江和黑龍江流域,女真民族起源自中國史書中,3000多年前的“肅慎”,在公元2至4世紀時期稱為“挹婁”,在公元5世紀時期,稱為“勿吉”(讀音“莫吉”),到公元6至7世紀稱為“黑水靺鞨”,直到公元9世紀起,才更名為女真。
到17世紀初。建州女真滿洲部逐漸強大,其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到其子皇太極時期已基本統一女真各部。
1635年農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極頒布諭旨改女真族號為滿洲,女真一詞就此停止使用,後來滿洲人又融納了蒙古、漢、朝鮮等民族,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滿族。
滿族的祖先是誰
滿族的祖先,是以渤海族遺民為主的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國建州為部名,分布在長白山、牡丹江、綏芬河之間,以今吉林琿春縣、黑龍江寧安縣為聚居地,多是渤海族遺民,從事農耕定居生活,種穀紡線,飲食服用,與漢族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建州女真原居於牡丹江與鬆花江彙流的地方,明初,他們開始向東南遷移。
明朝曾經在建州女真的聚居地,設置了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包括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委任各部首領,依照舊俗,各統其屬。
明朝萬曆年間,先後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
1559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以當時的赫圖阿拉,即現在的遼寧省新賓縣設為京城,建立了後金。
誰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
關於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在《舊滿洲檔》和《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裏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有三個仙女,從天而降,到長白山布爾瑚裏湖沐浴。這三個仙女的名字叫恩古倫、正古倫和佛古倫。一隻神鵲把一枚百年朱果放在了佛古倫的衣服上就飛走了,三個仙女沐浴之後上了岸,三仙女佛古倫看到衣服上的這枚紅色的百年朱果,欣喜不已,大朵快頤,沒想到吃完之後,立即就懷孕了,無法再升天,了,另外兩個仙女恩古倫和正古倫就先升天而去,留下佛古倫在人間,獨自孕育朱果之子。
後來,佛古倫生下了一個男孩,佛古倫給這個男孩起名字叫布庫裏雍順,姓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生下來就會說話,相貌奇異。
於是,佛古倫對布庫裏雍順說:“你生下來就是為平定亂世的,你去治理國家吧。”
後來,布庫裏雍順被人們擁立為國主,定居在斡朵裏城,滿洲從此開始。布庫裏雍順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始祖。
清人寫下這個神話故事,目的是為了體現愛新覺羅家族的高貴。
努爾哈赤究竟姓什麼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什麼?人們通常會毫不猶豫地說姓愛新覺羅。事實上,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稗官野史,雜說紛紜,是曆史的一個不解之謎。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的姓有六種說法:各自認為努爾哈赤姓佟、童、崔、雀、覺羅和愛新覺羅。因為清朝皇室祖先的以神話為名,所以很多人認為,努爾哈赤的姓氏是“愛新覺羅”,係天賜。
在明朝的文獻中,努爾哈赤姓“童”或“佟”。
而在東北的朝鮮族的曆史記載中,稱努爾哈赤姓“雀”或姓“崔”。
《清朝通誌?氏族略》裏記載,愛新覺羅是國姓,愛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覺羅則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與國姓相區別。如“伊爾根覺羅”就是“民覺羅”的意思,以表示它們和愛新覺羅,即金覺羅的區別。
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裏,記載有八種覺羅,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
由此可見,“覺羅”是滿洲皇室舊有的姓氏,“愛新”是後來加添的,其目的在於顯示帝王後裔的尊貴。
金姓是金朝女真的國號,可以自顯是帝王種族的後裔。
在清朝最早的一部史書資料《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裏,很少出現“愛新覺羅”一詞,僅有三例。並且在這兩本書中提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建元天命後,在覺羅姓前冠以愛新,是為了突出其有別於一般人的高貴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