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道光朝(1821-1850) (2)(1 / 2)

還有一故事也可證明當時宮裏物價奇高。據說道光皇帝的褲子破了,他舍不得扔掉,便差人去補。褲子補好送回來了,做工精細,天衣無縫,道光帝甚為欣悅,順便問到費銀幾何,答日:三千兩。道光皇帝聽了大怒,嚴責窮究。湖縐禦褲非同一般,每條新褲的成本值三十兩銀子,而這補褲費卻相當於一百條新褲價格。但內務府官員卻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皇上所穿褲腿,係屬有花湖縐,剪過幾百匹,鮮有花頭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貴。”道光皇帝聽了無可奈何。又有故事說道光的褲子破了,叫內務府去補,補完後報價白銀五十兩。當時滿朝大臣為討好他都穿補丁褲子,道光帝很高興,順口問一個大臣補褲子花了多少錢。那大臣略知內務府的弊政,怕得罪人,便撐死了說是白銀三十兩。道光帝一聽氣得直嚷嚷:“你打兩個補丁才三十兩,怎麼朕這一個就要五十兩!”那大臣又急中生智,舉了另一條褲腳上的補丁不慌不忙地說:“此亦三十兩!”

崇尚節儉的道光皇帝

道光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節儉皇帝。縱觀中國曆史二千餘年,二十餘朝,數百君王,就節儉而言,堪與道光相比者為數不多。

早在登基之前,道光就較深地接受了儒家傳統的儉德思想,深知大清王朝創業非易,守業維艱,為君者必須崇儉去奢,節用愛人,方能使王朝萬世不衰。登基之後,道光的節儉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將其作為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予以發揮和闡釋。道光元年(1821)的《禦製聲色貨利諭》和道光十一年(1831)的《禦製慎德堂記》算得上是道光節儉思想的代表作了。

道光倡節儉、杜奢靡並不隻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的,而是采取措施,見諸行動。他的倡行節儉的諭旨和措施,盡管在整個統治階級中收效很小,但他自己確一直都在躬親實踐,身體力行。

照例,皇帝每餐最少也有二十幾樣菜肴,道光覺得這樣過於靡費,常年每天多者準令做四樣菜,有時則隻要一碗豆腐燒豬肝。道光初年兩次大宴群臣,凡赴宴文武官員無不瞠目結舌。一次是皇後生日,道光設宴賞賜內廷諸臣,有緣赴宴文武都以為皇後生日,定可一飽口福。誰知道光早已經諭令備宴官員,隻準宰豬兩頭,用打鹵麵招待群臣,其餘概行裁減,搞得赴亭文武官員哭笑不得。一次是大學士長齡平定回疆叛亂,道光擺宴慶功。開宴後,群臣誰也不敢動筷,原來隻有幾樣小菜,質低量少,若一齊動手,立時就會菜光盤淨,無奈隻好陪著皇帝喝兩蠱酒了事。

道光登極伊始,即諭令內務府清查庫存,除留下少量皇室必備衣料外,其餘悉數分賜文武百官,道光服飾上的節儉,在曆代君王中實屬罕見。道光服飾不但不求華美,而且少穿新衣,對於不顯眼的衣物,更是多穿一日是一日。清人服飾以袍褂罩身,褲子極少外露。為了節省,道光長年多穿舊褲,日久膝蓋處先行磨破,就令內務府差人補上一塊圓形補丁。朝廷官員曆經多次親身所驗,已深知皇帝節儉之實。

為表示自己倡節儉、杜奢靡的決心,道光在詔令停止和嚴格限製各地奉獻貢品的同時,采取了一些切實的措施。宮娥彩女大批放還出宮,令後妃以下悉行屏去繁華裝飾,衣食用度概從樸實,詔諭嗣後皇子皇孫婚儀一切從儉。

道光登極後,內務府按慣例為他準備了禦用硯台四十方,每方背麵都鐫刻“道光禦用”四字。道光在見到內務府奏報所備禦用品清單時,覺得一人如何能用四十方硯台,放置不用,未免可惜,當即傳諭留下兩方,其餘分賜內廷諸臣,並詔令此後有關地方勿須再常年備製。道光帝裁減奢靡浮華之物,不勝枚舉,即使按慣例所設禦用必備品,亦或減或改,一切儉樸節省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