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1)(1 / 3)

劄木合死後,他的白海青沒有離開那座山。鷹不知道主人會死,一直等,等待主人的召喚。它獨自立在最高的山峰頂端,昂著頭,仔細諦聽著。無論刮風下雨。可是主人再也沒有出現。有時,一些同類的雌鷹在它的身邊飛,擺出各種姿勢引誘它。它嫌它們髒,看都不肯看它們一眼。直到餓死。

傳說劄木合死後出現了一種草,根淺,莖上有刺,一般牲畜們不吃,除了駱駝。到了秋天,帶刺的莖蜷縮成一團,根離開了地麵,順著寒風滾動,發出紮木哈紮木哈的聲音,它的草籽遍布草原,沙漠裏也能生長,特別有生命力。人們就管這種草叫紮木哈。從古至今。

處死了劄木合,鐵木真對眾人及他的兒子們說,這個紮木合,他是有大名頭的,至死不出惡聲,是你們可以效仿的人。那一年,紮木合四十六歲。二十年後,他的安答病死在秦州清水縣。

臨死前的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手下人見他每日受疾病折磨,就勸他先回去休養,說反正西夏人不能背著房子跑掉,等養好了身體咱們再來收拾他。成吉思汗不答應,堅持要打。直到西夏同意投降。有一天,他忽然發現自己不行了;討厭的病痛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也不發燒了,身體很輕,輕而且虛空。力量像兔子從他的四肢逃散了出去,就仿佛,一直緊握在手裏的韁繩鬆脫了,他正在朝著某個地方滑落。十分突然。兒子們都來到跟前,臉孔擠挨在一起,又近又遠,如同隔著一層什麼,他們臉上都掛著一種奇怪的表情,他知道那表情叫做悲傷,但他不懂他們為什麼要悲傷。看上去怪可憐的。他必須對他們說點什麼。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如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裏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元史·太祖記》

成吉思什麼時候想好的這一切?如此的長遠而周密。他的兒子們不知道,十分驚奇,他們隻是依照父親所說的去做,後來一步一步都實現了。成吉思還囑咐他的兒子們,我死後,你們不要發喪,免得敵人知道,等到夏主出城投降的時候,將他們盡數除滅。最後,他歇了一會兒,用餘下的力氣給他的兒子們講了一個九頭蛇的故事,語氣緩慢、飄忽,但他一定要把它講完。就在這時,他恍惚看見了紮木合的身影,和二十年前一樣,若無其事,很悠閑的樣子,仍然叫他鐵木真。他立在他的頭前,耐心地等待他把故事講完,然後領他到另一個地方去,他說他在那裏很寂寞。

有一種蛇,叫做九頭蛇,一個身體,九個腦袋,很厲害。不管敵人從哪個方向來,它都能看得見,可以在攻擊的時候防禦,也可以在防禦的時候攻擊,誰也打不敗它。平時,無論哪顆頭捉住了吃的,鼠或者蛙,把它吞進肚子,別的頭就不覺得餓了,因為它們共有一個身體,不用爭搶,從來不感覺饑餓。後來,冬天來了,氣候越來越冷,河水開始結冰。九頭蛇必須鑽進洞裏去才能躲避嚴寒。這時候,九個頭的意見發生了分歧,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要向東,有的想往西,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拽不動誰,相互僵持了很久,就這樣被凍死了。

據記載,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子們如期除滅了西夏國,然後把他們父親的靈柩運回三河源頭,不兒罕山下。所有路上遇到的人,無論老幼,凡長眼睛的,全都被砍殺了。最後到了一個據說他自己生前指定的地方,地麵相當開闊。他們在那裏埋葬了成吉思汗,以及他在另一個世界需要享用的一切。按照慣例,不起墳壟,隻牽一匹幼駝來,當著母駝的麵把它殺死。然後萬馬踏過,馬群蕩起的塵土遮蔽了日光,所有的痕跡都在馬蹄下消失了。到了需要祭奠的日子,就牽來那匹母駝,撒開韁繩,任它奔走。走著走著,母駝就停住了,仰起脖子哀號不止。這裏便是舉行祭奠的地方。之後再牽來兩匹駱駝,照例在母駝麵前殺掉幼駝。年年如此,周而複始。母駱駝憑借什麼辨認出了幼駝喪命的地點,而且肯定不出差錯?是對悲傷的記憶還是嗅覺?這是很難考證的事。不過,無論這個傳說是否可靠,幾百年過去了,成吉思汗的墓葬到現在依舊沒人能夠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