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商機來了要把握等待商機死得快(1 / 1)

【原文】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孟子·公孫醜》)

【大意】乘國家無比閑暇時候明修政治法律。

孟子指出,要充分利用時間,在國家閑暇的時候就要明修法律了。其實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孟子還是很注重把握時機的。什麼事情都不能被動地去等待,而是要主動把握。對於企業的管理也是一樣,商機來了,就要主動把握,否則就死得快。

“機遇”常在,平凡者對之視而不見。因而,機遇隻垂青於那些有眼光,而又有冒險精神,能勇於直麵危險的人。曾經風靡世界的日本八佰伴公司,開始時不過是個賣水果蔬菜的小店,然而,和田一夫卻大膽擴張,抓住經濟發展的機遇,終於成為大型超級市場連鎖店,擁有資本236.6億日元,3,500名從業人員。店鋪在日本國內有42家,海外有26家,成為日本商業界的一個奇跡。

而“微軟”的成功,更是令世人對比爾·蓋茨這位“年輕人”刮目相看。正值40出頭的黃金年華,他已擁有180億的資財。想當年,他不過隻是個上課不專心,下課搞一些計算機組裝的毛頭小夥。就是這麼一個毛頭小夥,卻成就了如此龐大的事業,與計算機龍頭老大IBM平起平坐。他靠的是什麼?眼光、冒險、機遇。

到底應如何抓住機遇呢?除卻上述所講的,另有兩點亦非常重要:

第一,反向思維。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尋覓,卻一無所得,正是因為他受製於習慣思維定式,而機會的棲息之處正是在於“定勢”之外。所以,不人雲亦雲是把握時機的關鍵。眾人以為不行的事,可能是過分誇大了困難,也可能是不適合他們做,卻適合你做。趨之若鶩時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會更多;大家躑躅不前時或許多跨一步就能夠獨領風騷。

第二,科學的分析。“經驗”的時代早已不複存在,科學愈來愈統治著人類的行為。對“機會”的分析,無疑更應劃入科學的範疇。看當今世界上一些頂尖級的集團、公司都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搜集、處理、分析市場動態,從中捕捉任何有利於企業的信息。“經驗”的局限,已讓人們嚐夠了“苦頭”,而不再敢提對它的信任。所以,對機遇的“把握”並不是在瞬間完成的,其背後更有無比豐富的“內容”。

其實,把握了機遇,並不是說就走向了成功。成功與否,還在乎實力。

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達爾文的“優勝劣汰”在現代得到了過分的擴張。沒有堅實的根基,風雨中你便飄搖了起來,甚至於有功虧一簣之敗機,即使麵臨再好的機遇,也相當於“零”。這正是八佰伴公司給我們的教訓。

說起來令人難以相信,八佰伴公司在國外聲名赫赫。然而,很多東京人根本不知八佰伴為何物。在日本,八佰伴的店鋪隻局限於靜崗及周邊地區,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生意規模。就在此種情況下,和田一夫看準“國際化”這一經濟發展潮流,貿然向海外發動大規模的擴張,先後“入侵”中國、中國香港、巴西、英國、美國等地。結果,過度的擴張引起了資本的不足,最後終於宣布破產。一座商業大廈轟然坍塌。八佰伴的教訓是令人震驚的,而“微軟”卻愈演愈“紅”,原因是有紮實的根基。

總之,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否不失時機地抓住它。機會又是人為的,勇往直前與老成持重同等重要,就看你是否比別人多點兒眼光,多點兒魄力。重要的不是觀望,而是行動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