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雜瘡毒門(5)(1 / 3)

綠豆(半升)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二錢)共為細末,每用三匙,早晚洗麵時湯調洗患上。

六味地黃丸(藥見肺癰門腎氣丸)

油風第八十三

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發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

治當神應養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湯熏洗並效。

海艾湯海艾湯中甘菊花 防風薄荷藿香加甘粉槁本蔓荊子 荊芥同煎效可誇治油風血虛風熱所致,皮膚光亮,眉發脫落者。

海艾 菊花 薄荷 防風 本 藿香 甘鬆 蔓荊子 荊芥穗(各二錢)用水五、六碗,同藥煎數滾,連渣共入敞口缽內,先將熱氣熏麵,候湯溫蘸洗之,留藥照前再洗。

神應養真丹(見鶴膝風門)治風、寒、暑、濕襲於三陽部分,以致血脈不能榮運肌膚,虛癢發生,眉發脫落,皮膚光亮者服之。

白屑風第八十四

白屑風多生於頭、麵、耳、項發中,初起微癢,久則漸生白屑,疊疊飛起,脫之又生,此皆起於熱體當風,風熱所化,治當消風散,麵以玉肌散擦洗,次以當歸膏潤之。發中作癢有脂水者,宜翠雲散搽之自愈。

祛風換肌丸祛風換肌丸蒼術 首烏牛膝石菖蒲苦參甘草靈仙等 芎歸花粉共相和治白屑風及紫白癜風、頑風頑癬、濕熱瘡疥、一切諸瘡,搔癢無度,日久不絕,愈之又發宜服之。

威靈仙 石菖蒲 何首烏 苦參 牛膝 蒼術 大胡麻 天花粉(各等分) 甘草 川芎 當歸(減半)上為末,新安酒跌丸綠豆大,每服二錢,白湯送下,忌牛肉、火酒、雞、鵝、羊等發物。

消風散(見疥瘡門)翠雲散(見楊梅瘡門)玉肌散(見雀斑門)潤肌散(見白禿瘡門)

耳病第八十五

耳病乃三焦肝風妄動而成,大人有虛火、實火之分,小兒有胎熱、胎風之別。虛火者,耳內蟬鳴,或兼重聽,出水作癢,外無 腫,此屬虛火妄動之症也;四物湯加牡丹皮、石菖蒲及腎氣丸主之。實火者,耳根耳竅俱腫,甚則寒熱交作,疼痛無時,宜柴胡清肝湯治之。又有耳挺結於竅內,氣脈不通,疼痛不止,以梔子清肝湯為治,外用黃線藥插入挺肉縫傍,化盡乃愈。小兒胎熱或浴洗水灌竅中,亦致耳竅作痛生膿,初起月間,不必搽藥,治早項內生腫,候毒盡自愈。如月外不瘥,以紅綿散治之則安矣。

紅綿散紅綿散內用枯礬 麝香胭脂在其間小兒耳內流膿疾 一摻將來換笑顏治耳內流膿,腫痛已消,膿尚不止,方用此摻之。

枯礬(上白,三錢) 幹胭脂(二錢) 麝香(一分五厘)共研極細末,瓷罐收貯,先用綿裘絞盡耳內膿濕,綿裘滾藥送入耳底自愈。

聰耳蘆薈丸聰耳蘆薈丸木香 芩歸膽草與大黃山梔青黛南星等 柴麝青皮共此良治肝膽有火,耳內蟬鳴,漸至重聽不聞聲息者。

蘆薈 大黃(蒸熟) 青黛 柴胡(各五錢) 龍膽 當歸 山梔 青皮 黃芩(各一兩) 木香(二錢)南星(三錢) 麝香(五分)上為末,神曲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一丸,食後薑湯送下,日服三次漸效。

柴胡清肝湯 梔子清肝湯(俱見鬢疽門)四物湯(見潰瘍門)腎氣丸(見肺癰門)

漆瘡第八十六

漆瘡由來自異,有感而弗感也,俗稱木生人感之非也。但漆乃辛熱火象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先發為癢,抓之漸似癮疹出現皮膚,傳遍肢體,皮破爛斑,流水作痛,甚者寒熱交作,宜韭菜汁調三白散塗之,服化斑解毒湯。忌浴熱水,兼戒口味,不然變為頑風、癬、癩,愈而又發者多矣。

三白散三白散中用石膏 杭粉輕粉不相饒調搽必用生韭汁 漆瘡敷上實時消杭粉(一兩) 石膏(三錢) 輕粉(五錢)各為末,韭菜汁調敷,紙蓋,如無菜汁,涼水調敷。

化斑解毒湯(見火丹門)

竹木刺第八十七

竹木刺,外入之患,有軟硬之分,淺深之異。軟淺者,以針頭撥見刺形,拔出則愈。硬深難出者,用螻蛄搗爛塗刺上一時許,其刺自然吐出,取去之則愈矣。

花蕊石散(見跌撲門)治竹木刺傷,腫痛流膿,以蔥湯洗淨,用此摻之。

痤痱瘡第八十八

痤痱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癢痛非常,渾身草刺,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宜服消風散,洗用苦參湯;甚者皮損,匝匝成瘡,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

苦參湯苦參湯用大菖蒲 河水煎來患上磨臨洗再加豬膽汁 可教諸癢自然除治痤痱瘡作癢,抓之又疼,坐如糠穩,難以安睡。

用苦參四兩,大菖蒲二兩,河水五瓢,同煎數滾,添水二瓢,蓋片時;臨洗和入公豬膽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愈後避風,忌食發物。

鵝黃散鵝黃散中真豆粉 黃柏滑石輕粉稱四味將來研細末 止痛收幹遂吾心治痤痱瘡作癢,抓之皮損,隨後又疼,用此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