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物品采購管理(4)(1 / 3)

按“隨貨同行證書的管理程序”操作,向供應商索取有關質量證明,如進口食品衛生證書、進口藥品檢驗報告書、質量保證書等,並與采購訂單的內容進行對照,檢查是否一一對應,準確無誤。索取證書應及時傳指定質檢員存檔,按“隨貨同行證書的存檔操作流程”進行管理。

5.標誌、包裝檢查

對所抽樣品進行標誌檢查時,嚴格按照《商品質量驗收標準》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包裝是否牢固,是否可能因包裝不良而使商品受損及包裝本身是否受損。

6.對有使用期限的商品進行檢查

應重點檢查有使用期限商品的生產日期、進貨日期是否符合《商品質量驗收標準》的規定。

7.感官檢查

對商品進行感官檢查,根據標準或經驗判定產品質量。

四、購進貨品的處理規範

1.商品通常從供應商處運送至倉庫,供儲存和分配,或者直接運送到店鋪的倉庫中。

2.將價格和存貨信息標記在商品上。價格和存貨標記可通過多種方式完成,店鋪可能以手工方式標價和記錄存貨。大型連鎖店使用自己的計算機生成價格標簽,同時依靠包裝上印刷的條形碼數據保持存貨記錄。

3.商品陳列及現場存貨數量和品種的多少取決於店鋪的規模大小。連鎖型店鋪一般利用貨箱和貨架陳列商品,大多數存貨都放置在銷售現場。傳統百貨商店采用各種各樣的場內陳列,大多數存貨都放置在倉庫,而不是銷售現場。

4.處理退貨和損壞商品的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店鋪必須確定由哪方負責顧客的退貨,並製定有關回收損壞商品並負責退款或換貨的條款。對於這部分內容,在前麵與供應商談判時提到,要特別寫進合同條款中,雖然涉及的這部分商品款和商品數量都不大,但極易產生糾紛,影響店鋪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

5.由於偷竊行為的存在,監視和減少貨物失竊成了商品處置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麵,而且其重要性正在急速上升。在目前的中國,由於法律的原因,以及人們的素質普遍不是很高,加上商店的商品大部分實行開架銷售,如果增加檢驗裝置和加派防損人員就要增加店鋪的營運支出,而在處置偷竊商品行為時,由於受現場管理和防損人員的水平和素質所限,又極易造成對店鋪的負麵影響甚至導致訴訟。因此,越來越多的店鋪已采取積極的防竊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

6.商品控製包括估計收入、利潤、周轉率、存貨短缺、季節性及店鋪經營的每一種或每一件產品/服務的成本。為了達到控製商品的目的,店鋪需建立和保持書麵的存貨數據、定期清點實物存貨、核對書麵商品存貨數字的準確性。

五、再次購買與貨品評估操作規範

1.再次購買

對那些不止一次要采購的商品,再次購買的計劃是必需的。製定這種計劃時,有四個因素是關鍵的:訂貨和送貨時間、存貨周轉率、財務支出、存貨/訂貨成本。

(1)訂貨和送貨時間

對於店鋪而言,從發出一份訂單到供應商響應再到商品出現在貨架和櫃台上,整個過程需要多少時間是應明確規定的。提前送到,增加倉庫的壓力和管理費用;延遲送到,則出現斷檔缺貨,進而會影響店鋪的信譽。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每種商品從訂單開始到銷售出去所需的時間,它是製定再訂貨商品的基礎。采用計算機管理係統的大型連鎖店可以自動生成。

(3)財務支出

一般而言,一次大量的采購可獲得較大的折扣,但它同時帶來倉庫費用支出的上升,因而單純為獲得高折扣而大量采購是不明智的做法,關於這部分內容,在後麵的倉庫管理中會有更加詳細的分析。

(4)存貨/訂貨成本從存貨成本看,它屬於倉庫管理部分,在後麵的倉庫管理部分有詳細介紹;而訂貨成本,則在采購環節出現。大型連鎖店采用POS係統加EDI的訂貨方式,與小型店鋪的派采購員前往供應商處采購相比,具有高效、快捷、費用低廉的特點。

2.商品評估

(1)建立評估機製

店鋪采用切實可行的方式,對經營商品進行分類、排名。最有效和簡便的方法,是將POS係統設置商品銷售的排名功能,每日的銷售報表、月終的銷售報表都可生成各類商品的銷售排名,提供給市場部和采購部,供決策時使用。

(2)排名分析

POS係統從銷售數字中生成的銷售商品排名,供市場部和采購部再訂購和對目前經營政策分析。如設定對最後5位的商品進行分析,是產品線太長、定價太高、市場不接受、功能不清楚、質量問題、太超前、已是產品生命末期,進行各項定量分析,找出真實的原因,並在找出原因的基礎上,進行決策。

(3)做出對策

對於排名末位商品,一般情況下應淘汰;產品線過長的,增加消費者的選擇難度,使之難以作出購買決定;價格、質量、功能方麵的問題,連鎖企業一般無能為力;對超前的商品和處於商品生命末期的商品,無法改變商品的命運,也可以選擇淘汰。

◇自然淘汰:減少進貨量,直到市場無消費意願時再停止進貨。

◇即刻淘汰:將所售商品從賣場撤下,退還給供應商,並不再進貨。

◇捐贈:對采用經銷方式進貨的末位商品,在商品還有使用價值時,捐贈給社會慈善機構、社會貧困人士,讓商品的使用價值得以發揮,避免給零售商造成降價的負麵影響。